中国音乐学院民歌研究专家称房县是民歌研究的富矿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9日16:42 文章编辑:谢婷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10月9日讯(李平 袁涛 钰龙)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李月红、音乐学系研究生佘一玲、康啸、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等一行6人,于10月1日至7日,在房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启云和县文化体育局局长、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黄宝富的重视支持下,先后在房县桥上、榔口、门古、青峰、城关等乡镇深入广泛采风房陵民歌,李月红副教授高兴地称赞房县民间歌师、歌王、歌手多,民歌、民调、曲牌多,歌乡、歌村、歌院多,民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唱腔原生态,民间文化积淀深厚,千里房县真可称谓民歌的海洋,是民歌研究的富矿,房陵文化圈博大精深,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3年秋,李月红副教授曾采风鄂西北十堰民歌,先后特邀为丹江口市《吕家河村民歌研究》一书撰写了“武当民歌村——吕家河民歌考辨”;为竹溪县《向坝民歌》一书撰写了“多彩的民歌传递丰富的文化信息——向坝民歌”评论文章,成为鄂西北十堰广大民间歌手、文化工作者、干部群众所敬慕的、深入生活贴近人民大众的民歌研究专家。
  
    今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李月红副教授放弃外出旅游,而千里迢迢来到鄂西北房县深山采风房陵民歌。10月1日下午,李月红副教授一行刚下从北京开往十堰的火车,就不顾旅途的疲劳,又乘上了汽车,翻山越岭赶到距离十堰100多公里的房县桥上乡杜川村民歌收集挖整热心人张先忠家里。张先忠的父亲张国玺今年78岁,是当地有名的民歌师,老人不仅以歌为乐,而且还翻山越岭收集民歌资料。张先忠为了收集房县桥上乡野人谷民歌,自费购置了电脑、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用来挖整民歌。李月红副教授一行听了张先忠的介绍,对山民酷爱和传承房陵民歌予以了称赞。
   
    次日清早,桥上乡党委书记、乡长刘卫东一早就赶到杜川村,组织了乡上一些民间歌手,向李月红副教授一行唱起了古老、悠久、淳朴、原生态、迷人而动听的民歌,让李教授一行欣喜不已,交口称赞。桥上乡党委书记、镇长刘卫东向李月红介绍说,桥上乡紧连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天然原始森林,地域上称为神农架北坡,房陵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就了这里深厚的古老民间文化和山民独特的嗓音,山民中“民歌手”、“歌布袋”、“故事篓子”多,被称为鄂西北千里房县神农架北坡古老的“民歌村”。刘卫东还说,乡文化站站长张天泉现已收集整理精选民歌1千多首,乡上准备拿出钱来,出一本《野人谷民歌民间故事集》,以弘扬历史悠久的房陵民歌。尤其是这里“野人洞”、“ 野人谷”紧密相连,地处湖北三峡——神农架——武当山黄金旅游线上,来“野人洞”、“ 野人谷”旅游听民歌,这将是旅游的一个亮点。           
   
    3日早上,李月红副教授一行在乡党委书记、乡长周明国的陪同下,慕名来到既是《诗经》的采风、编撰者,也是《诗经》的被歌颂者、中华诗祖、周朝太师尹吉甫的故里——房县榔口乡万峰山尹吉甫庙(宝堂寺),庙旁居住的81岁的老人刘大兵向李月红一行讲述了尹吉甫庙的悠久历史,观看了极具文物考古价值的岩庙、碑刻、龟驮碑、多种石雕件等。随后刘老汉谈起唱民歌,还唱了一首《诗经》中《关雎》民歌,并拿出珍贵的民歌手抄本,李月红教授看完非常激动地说,这些资料不仅是鄂西北民歌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且对研究我国民歌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啊!在看完周太師尹吉甫庙(宝堂寺)后,李月红建议既要保护好文物古迹,也要挖整好民歌。周明国书记说要抽出一定的精力去做好周朝太师尹吉甫庙宝堂寺的保护工作,同时要挖整民歌,让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成为榔口乡的旅游亮点。
 
    4日,李月红副教授一行来到了位于房县城西34公里的门古寺镇,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有鄂西北的民歌之乡和戏窝子之称。在民歌手王平兰的陪同下,李月红和两名研究生摸黑到一个偏僻的深山村在一户办丧事的农户家里,熬了一夜看打待尸,听夜锣鼓歌,第二天早上稍稍休息,就接着观看镇党委宣传委员汪国贤、文化站长孙仁雳组织的歌手民歌演唱。 “歌布袋”、“皮影大王”、85岁的李昌禄老人、“歌王”胡元炳、歌师邓发顶等人一个接一个,争着唱民歌。不仅唱了山歌、情歌、姐儿歌、劳动号子、丧鼓歌,还唱了薅草锣鼓、打猎歌、采药歌。李月红一行对此一 一 做了摄像、记录。
 
    看完民歌表演,李月红和歌手们在门古寺镇委会议室亲切的一起坐谈,座谈会上,镇党委宣传委员汪国贤介绍了近两年来房县门古寺镇党委、镇政府重视,组织干部已采集民歌20000多首,在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民俗学会和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的重视支持下,已精选初步编辑整理出《房县门古寺民歌》、《房陵锣鼓歌》,即将出版,以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座谈会上,门古寺镇干部张兴成,汇报了他从1986年开始,常利用节假日和下乡新闻采访之便,翻山越岭、废寝忘食、走村串户,搜集民歌、民间故事,20多年来,他先后走访门古、上龛、中坝等5个乡镇的40多个村、200多个村民组的民间艺人600多人次,自费投资1万多元,挖掘、搜集、整理山乡古老的民歌3000多首,计200多万字,其中搜集整理婚嫁歌800多首,情歌500多首,丧鼓歌400多首,薅草锣鼓歌300多首,民间小戏30多本;有70多首长篇叙事歌。李月红教授坐谈后说,门古寺镇真可谓是民歌之乡。
 
    4日晚,李月红一行在房县文化体育局局长、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黄宝富的陪同下,在县城西河乐园观看了精彩的民歌比赛,走访了民歌手和民间乐师。李月红感慨地说,这次来房县民歌采风,看到各个乡村许多农民和县城的一些居民非常喜爱唱民歌,特别是县城西河乐园唱民歌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可佳,成为山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鄂西北千里房县,是民歌的海洋,是祖国中部中西结合部民歌研究的富矿,是名符其实的民歌之乡,非常值得挖整和弘扬。
 
    6日,李月红副教授一行去了神农架采风。1970年神农架从房县划出,神农架民歌也比较丰富。7日,李月红副教授一行专程在道教圣地武当山,观看了久负盛名的道茶茶道表演。随后又专程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和十堰民歌研究专家李征康、程桂兰一起探讨了十堰民歌,大家都一致称赞房陵民歌古老悠久,独具“楚调、巴音、秦韵”特色,歌师、歌王、歌布袋、歌世家、民间乐师多,代代相传,以歌为乐,以歌育人,以歌言情,传播文明,鼓舞人心,蔚成风尚,房陵民间文化遗产十分珍贵,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宝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