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扶贫开发五年减少贫困和低收入人口7.5万人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6日16:5 文章编辑:谢婷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11月6日讯(张启龙 刘林)房县县委、县政府把脉全县贫困人口致贫的“病因”,将开发式扶贫作为第一抓手,主抓三个重点即增收有项目、销售有渠道、致富靠科技。五年来,20个乡镇减少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达7.5万人。
 
    增收有项目。将山羊、食用菌、中药材和干鲜果列入农民增收的主打项目。山羊年养殖量达30余万只,生产黑木耳、香菇637吨,发展中药材8.3万亩。为拓宽增收空间,该县实行项目、品牌两手抓,通过创品牌农业,农产品的认证品牌达37个,认证规模14万亩,20.2万头(只),认证产品12万吨。其中“神武山珍”黑木耳获全省农特产品金奖,“华盛”牌豆油精喜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认证的产品单价增幅三分之一。2005年,黑木耳、香菇创汇750万美元。桥上乡白菜、包菜等6个品种荣获省级绿色食品认证,产品供不应求,伴随绞股蓝、药材产业极力跟进,全乡农民人平增收300元以上。对于贫困家庭,该县将优惠政策、资金、 项目直接入户。九道乡320户生产烟叶,户平增加收入5000多元,顺利实现脱困目标。
 
    销售有渠道。首先确保信息、交通畅通,加大对山外市场联接力度。五年来,建成通讯基站204座,电信“村村通”用户达3700户。县政府利用因特网、宽带网等信息高速公路,及时对外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与此同时,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问题,投资2.5亿元,改造国、省道路网152公里,将297公里县乡公路全部黑色化,全县20个乡镇通上油路。修通经济断途路17条,村级公路800公里,硬化村级公路110个村280公里。另外,发挥专业市场和经纪人的优势,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组织山羊、 耳菇、黑木耳等贩运、销售大户2000多户,进军县内外专业市场。目前,该县拥有10多个专业市场,发展自营出口企业7家,年销售食用菌近1000吨,外贸出口达2042万美元。
 
    致富靠科技。培养新型农民,利用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及技能脱贫。与市扶贫办、机电工程学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科技扶贫培训班,对21个省重点贫困村的贫困户子女,进行计算机应用、汽修、电子技术、养殖等专业技能培训。三年间完成培训3.8万人次,技术培训3.3万人次。2005年向外输入劳力8.4万人,实现打工收入4.7亿元,年均递增17.1%和20.1%。青峰镇打工仔张启成依靠技能打工致富后,又将数百万元资金投向家乡,办起水厂、液化气站等经济实体,带动了350多名农民发家致富,人年均收入万元以上。边远贫困的姚坪乡农民科学养殖山羊,全乡养羊大户达25户,全乡畜牧业收入高达1100万元,同时发展8000亩金丝大枣和1200亩木瓜,为贫困农户跨入富裕门槛注入了强劲动力。
 
    房县创出一条开发式扶贫新路,整体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近五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42.4%,财政收入增长37.7%,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55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808元,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6.5平方米,农民生活日益改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