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效益”彰显丹江口市“民办公助”小农水工程

★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丹江口市特色专栏 >> 生态建设 >> 正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07年7月9日10:53 文章编辑:孙华传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7月9日讯(程勇 沈培华) 酷暑盛夏,热浪滚滚。十年九旱的鄂西北丹江口市迎来了连续遭受三季连旱,自去年冬季以来,该市出现春暖高温和少雨干旱天气现象,1-5月中旬降水量146.9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累计降雨比历史同期少22.3%,30多万农作物因旱受灾。然而,笔者日前在该市蒿坪镇镇采访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黄莺水库灌区1600多亩当家田里稻谷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卢嘴村村头上U形节水渠内哗哗地流着清水,村主任卢述超说,老百姓吃啥喝啥靠水库,以前光有水库,没有配套渠道,农民年年为灌溉发忧愁,今年多亏有了U形节水渠,库里、渠里有水心不慌,我们村干部也一心一意为新农村建设谋发展。
 
    丹江口市2006年“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位于蒿坪镇的卢嘴村,属黄莺水库灌区。该灌区土地肥沃,集中连片,开发潜力大,是蒿坪镇乃至丹江口市的主要产粮油区之一。由于受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制约,灌区内水利配套设施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导致灌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多年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该项目区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后靠安置区和丹江口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了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村两委会积极行动,对灌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又积极向水利、财政部门申报立项,与农发项目同步实施。
 
    经过今年100天的建设,新修拦河堰7座、硬化渠道7.98公里,完成总投资117.45万元。目前都已投入运行,效益显现。
 
    一是带动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得到了综合治理。项目区借助“民办公助”试点机遇,整合水利、农发、移民、扶贫等方面的资金,对项目区内“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农村的生产条件、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村庄建设得到改观。
 
    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增强,节水节能效益显著、农民减负增收成效明显。项目实施后,田间配套齐全,渠道畅通,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0.75,新增灌溉面积600亩,改善灌溉面积1000亩,年新增粮食67.4万kg,新增农业产值76.4万元,人均增收141.68元。
 
    三是项目建设使社会更加和谐。它不仅表现在经济效益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项目区的水利设施功能提升,“渠成网、沟涵通、水满塘”的理想模式变成了现实,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井井有条,过去因灌溉、排水紧张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减少,经济收入增加,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精神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力促进了和谐社会发展。
 
    四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拓展移民安置空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加高已于2005年9月26日开工,工程完工后,丹江口市土地淹没与移民安置形势更加严峻。根据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丹江口大坝将加高14.6m,水位将抬高10m以上。据统计,丹江口市淹没区涉及12个乡镇办事处,将淹没农田5.06万亩,这样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土地资源紧缩的新挑战,该项目的实施,拓展了移民安置空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