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四位“富”学生到农村体验“穷”生活

★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丹江口市特色专栏 >> 今日丹江 >> 正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07年8月1日10:51 文章编辑:贺荣靖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8月1日讯(王守玉)近日,丹江口市实验中学四位“富”学生,走进农村,走进农民,体验“穷人”的生活。这是该校团委开展“到农村体验生活”的一个缩影。
 
负债生活的村落
 
    八年级一班的徐丹家庭条件是全校的“首富”,她体验生活的地点是该市江北最偏远的大沟林业开发区曹家店村,这里与河南的淅川县交界。她对20户村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了调查。
 
    曹家店村的人均年收入为600元,一般家庭人口数量是五口人。收入最低的一户四口之家现金收入为1800元,其中生产性支出占了1600元。在年负债1400元的情况下,平均每人的年生活费仅有300元。感触最深的是,在农户的支出中没有娱乐、保健开支,甚至患病也没钱吃药打针。
 
打工一簇的村落
 
    八年级二班的王苗苗体验的地点是江南最为偏僻的农村山区盐池河镇,即使有心里准备,3月28日中午,王苗苗出现在小店子村朱妈妈家时仍然被震惊:正是午饭时候,但朱妈妈的碗里除了米饭,只有淹制的青椒和一盘酸菜,连一缕青也没有。朱妈妈端上一碗米饭,拿出一双筷子递给王苗苗,她犹豫了一下,只见朱妈妈拿起筷子在掖下一擦,把筷子再次递给王苗苗,说“干净了,吃吧,小孩子家饿着不好。”接过筷子夹起一口酸菜放进嘴里,实在难以下咽,王苗苗说:“这顿饭我一辈子都忘记不掉。”
 
    在这个村子里,王苗苗采访了一位年近30岁的妇女,妇女一开始说话就哭了:“去年发洪水,家被冲了,田地被瓜了,虽然政府给了救灾补助,但以后的生活仍然是个大问题,没有办法,只得丈夫出去打工。”类似的夫妻分离,在这个村子里是非常普遍的。在镇中学八年级教室,王苗苗问:“同学们,作为同龄人我想调查一下,爸妈在外打工的请举手。”48个学生有32位举起了右手。
 
富裕人家的生活
 
    八年级四班的王艳君选择了该市的凉水河镇三官庙村唐兵家,唐兵一家年收入超过一万元,是村子里最富裕的,王艳君想看看这个村里最有钱的人家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午饭时,唐兵一家吵了两个蔬菜,主食是米饭,王艳君吃了几口,咽不下去,两个蔬菜看不到油珠,一个苦咸,一个苦涩。王艳君随手掏出了“太子奶”喝,唐兵说:“还没有见到过这么‘昂贵’的饮料,农村人渴了就喝几口凉水。” 王艳君提起衣袖,看着手表告诉唐兵:“这只表价值一千多元,是十二岁生日时爸爸给买的。” 唐兵说:“我儿子在镇中学读七年级,我花5元钱给他买的电子表走得也很准确。” 王艳君并不是为了露富,是想告诉唐兵叔叔品牌的价值。
 
    三官庙村的桔子特别好吃,如果进行品种改造,优质包装,价格会很高的,唐兵越听越糊涂,说:“这样不也很好吗?去年的桔子还卖到了六角钱一市斤。”在唐兵家里,一天没有用到一桶水,早上洗脸刷牙只用了两杯水,唐兵说:“自来水要花钱啊!省着点用。”这就是农村富裕人家的生活啊!王艳君简直有些不敢相信。
 
经济意识的“贫穷”
 
    八年级三班的张明明体验的是该市和郧县交界处的下较村,他走访了30多位农民,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都和“苦”连结在一起。70岁的王兵老人,家有八亩地的银杏树,说是在当地卖不出价钱,只得送给亲戚吃了,可到城里就可以卖到3元钱一公斤,到十堰大城市就可以卖到六元钱一公斤。这说明这种银杏是大有市场的,农村需要有经济头脑,精懂市场的能人。
 
    张明明随后又走访了村书记王增全,王书记说:“想把村子里的荒山和闲置的土地承包给城里人开发,人家就来考证了,可村民们却吵翻了天,说什么也不愿意。”
 
    此次体验虽然只有一周时间,但这一周的经历让学生终身难忘。徐丹深有感触地说:“不要看不起农村和农民,也不要轻视农村的学生,因为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女,我们的责任就是在走访的过程中,向农民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政策,要让农民抢抓机遇,拓宽市场,找准项目,尽快实现全面小康。”
 
    王苗苗发自内心地说:“农民很善良,很真诚,很友好,很好客,也很宽容,他们虽然清苦,却也快乐,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劳碌的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
 
    王艳君满怀信心地说:“只要城市里富了的人多一份善心,多一些帮助,多一份责任,就可以改变农民穷困的命运,所以,希望富了人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助农民致富,以尽快实现共同富裕。”
 
    四位同学将走访情况,写成调查报告,寄给当地政府部门,为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参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