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市民俗学会收集挖整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资料百万余字

★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要闻 >> 正文
信息来源: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 发布时间:2007年9月30日17:47 文章编辑:龚雪宇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频道9月30日讯 (袁源 志忠) 记者今日上午从十堰市民俗学会采访获悉,在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民俗学会专家重视关怀和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房县县委政府及县宣传文化等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十堰市民俗学会组织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资料的收集、挖掘、整理、抢救、研究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先后深入尹吉甫故里房县榔口乡、万峪乡、青峰镇等地考察尹吉甫家庙、墓、碑、老宅等文物遗迹,收集、挖掘尹吉甫相关资料和传说故事百余万字,拍摄照片、录像资料,为申报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积累了大量资料,受到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及省市有关领导的重视,引起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和浩瀚的书海宝库中,“诗经”是我国“四书·五经”之首,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的中华诗祖、2800多年前辅佐周宣王,被赞颂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的西周太师尹吉甫。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的故里、食邑地——就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鄂西北千里房县,古称房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房县志》载:“昔尧子丹朱,避舜于房陵”、“周文王化行江汉,是为召南”、“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为防渚,战国为房陵,属楚。秦置房陵县”。据明代《郧阳府志》载:“尹吉甫,房陵人,食采于房,卒葬房之青峰山”。据清同治版《房县志》载:“房县,古称房陵”、“尹公庙,城西南六里,祀周尹吉甫…”、“披览《郡志》,知房为尹公故里”、“宝堂寺,城东百一十里,在青峰东北。因石岩凿成,……尹吉甫像倒坐于石庭。有碑志”、“《广舆记》所谓吉甫为房陵人,是也。及闻城东有祠墓”。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1947年版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 据房县文化部门有关文物普查,房县文物馆现存有“周太师尹吉甫之墓”石碑;房县榔口乡白渔村(现合并为七星村)尚有宝堂寺岩庙遗迹,在“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的大型石雕龟驮碑上记载有“…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此地灵人杰…”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房县志》“大事记”中载:“周宣王(公元前827——782年)封尹吉甫为太师(房陵人)食邑于房,死后葬于房县青峰山。”《房县志》在“历代县人诗文选”中选载有“【西周】•尹吉甫《大雅•崧高》、《大雅•丞民》”及“尹吉甫之子尹伯奇写的《履霜操》诗歌。”
 
    在《诗经》中寻找房县,在房县古老的民歌中寻找《诗经》有关民歌。十堰市民俗学会在挖整发现房县一些乡村至今仍在传唱《诗经》里有关民歌:房县门古寺镇草池村一组60岁的村民邓发顶唱的“姐儿歌”:“关关雎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拢绣,姐儿见了低下头……”门古寺镇高塘村民间歌师胡启龙,不论走到哪都爱唱几句《诗经》中的有关民歌,以显示自己有文化、有素质。
  
    房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文化馆员杨才德曾在房县九道乡发现农民杨家管会唱民歌《年年难为姐做鞋》,其歌词是:“关关雎鸠(哎)一双鞋(哟),在河之洲送(哦)起来(咿哟),窈窕淑女(哟)难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该,(我)年年难为姐(哟)做鞋(咿哟)。”当时在编辑《房县民歌集》时,由于受当时思想上有些束缚,有些此类民歌就没有被收录进去。
   
    房县榔口乡白渔村(现七星村)尹吉甫庙(宝堂寺)前居住的81岁的老人陈道兵也会唱《诗经》中《关雎》民歌。房县白窝乡黄堰村61岁的民歌师刘昌言说,不伦在唱蒿草锣鼓或唱待尸歌时有时也把《关睢》民歌的前四句作为开场白或唱或说出来,以此雅兴。
  
    尤其是在房县不仅有尹吉甫的老屋(宅)、宗祠、庙、墓等许多文物遗迹,而且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尹吉甫的民间传说,世世代代相传。以及在房县城东青峰山峦的榔口、青峰、万峪、沙河等乡镇及紧邻的丹江口市官山镇、盐池河乡等地,有尹氏后裔326户1126人,其中:房县青峰、榔口、万峪、沙河乡有58户188人;房县城关镇有56户143人。另据有关统计,从房县万峪、榔口、青峰等乡镇外迁到临近丹江口市官山镇尹姓有103户392人;盐池河乡尹姓有22户81人。尹吉甫的传说不仅在这些地方广为流传,尤为在尹姓家族中传为佳话。现年77岁的尹维鹏不仅能讲相关尹吉甫的许多传说故事,而且一口气能背出尹姓下传的56代(部分)家谱。
 
    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故里在房县,引起了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省吴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鄢维新、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副会长陈吉炎等专家、学者的特别关注。他们多次深入房县,广泛采访传承人,研究尹吉甫及其传说,先后撰写出多篇研究文章。十堰市民俗学会多次到房县考察尹吉甫与西周《诗经》文化及其尹吉甫传说故事,现己收集挖整尹吉甫有关文字资料100多万字、录音带20多盘、数码录音200多MB及录像带10多盘,拍摄照片资料1万多张。受到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十堰市委、市政府、市文化体育局和房县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榔口乡党委、乡政府等有关领导的重视支持和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北京听取了关于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的收集挖整情况的汇报后说,希望进一步抓紧做好周太师尹吉甫相关材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专家、北京大学副教授陈连山认为:“房县是周宣王时代的太师尹吉甫的故里,至今仍有其墓碑和庙宇。尹吉甫创作了《崧高》、《烝民》赠送同僚,后来收入《诗经》,是目前已知为数不多的《诗经》作者之一”。  
 
    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李月红来房县采风时称:房县是中华诗祖尹吉甫、西周诗经文化研究的富矿。”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说,尹吉甫是中华诗祖、西周太师、文武双全,是历史名人,尹吉甫故里房县有其家庙、宗祠、墓碑及其宝堂寺石窟古建筑等遗迹,不仅具有民间传说的特殊地域性、广泛流传性、历史人物研究的参考性、《诗经》民歌的传承性、具有民间的认同性,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文学研究价值、古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社会价值、旅游经济价值。
 
    房县榔口乡党委书记、乡长周明国介绍说,为了保护好尹吉甫家庙宝堂寺等文物遗迹和尹吉甫传说,乡政府先后召开了尹吉甫传说搜集挖整座谈会和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座谈会;对有些文物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对宝堂寺大殿外龟驮碑搭建了简易雨棚,搜集了部分散落在附近的宝堂寺石器;对附近的农民加大宣传,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搜集有关尹吉甫的民间传说;历时1年半修筑了通往尹吉甫宝堂寺所在村的水泥路等,着力保护好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是让房县及榔口乡走向全国和让世界了解房县及榔口乡的一张文化名片。
 
    湖北省和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非常重视,经申报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传说》己被正式列入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十堰市房县民俗文化工作的一大亮点,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而且中收集挖整的珍贵资料、考察的文物遗迹等对研究我国西周诗经文化、民间文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