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发现“唐代敕赐福国裕民坊”珍贵文物照片和石构件(图)

★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专栏 >> 武当新闻 >> 正文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3月11日11:14 文章编辑:青山
 
 
 
“敕赐福国裕民坊”浮雕云纹青石构件
 
    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3月11日讯(张富清、张振、岩柏)今日上午,武当山古建研究专家张华鹏告诉记者,2月10日,笔者一同到武当山玄岳门附近的冲虚庵考察,在69岁的村民段荗向导下,发现一农户门前路边有一圆柱型、浮雕云纹、重约300公斤的青石构件,经与他查找出的“敕赐福国裕民坊” 珍贵文物照片核对,并通过有关史料进行研究,认定照片上的“敕赐福国裕民坊”和青石构件是唐代敕建,是武当山冲虚庵古建筑大院落的前门石坊。此发现和研究将武当山冲虚庵创建历史由原元代所建为唐代始建。
   唐代“敕赐福国裕民坊”,在冲虚庵沟口前,玄岳门外200米处,古官道北侧,海拔146.2米,是冲虚庵大门。始建于唐代,四柱三间。面阔约二丈八(包柱边),高约一丈八。地产青石结构,中间两根柱高,两边柱矮,柱顶上均为一座青石雕成朝天吼,两柱间最上层横梁上为火焰形石雕。方形柱,一尺四见方,柱下前后两侧为人高的石抱鼓。石坊正中石额枋下为一根沉香木梁,据传言民国年间被盗。据已故武当山文管所副所长刘世德,在世时1989年任草店区文化馆长时吿诉张华鹏和附近年长的村民介绍,石坊正中额上楷书阳刻“敕赐福国裕民坊”,字径尺余。石坊前立有10余通巨大石碑,其中有唐朝碑两通:1通是吕洞宾立,1通是尉迟敬德立,均高约9尺多,宽3尺有余,厚尺余,1950年被石匠凿成石磨卖掉。1961年石坊仍如上述完整。1968年为丹江口水库淹没,但石坊仍屹立水中,仅露出明间柱上朝天吼;1975年冬至1976年春,水库水位下降,石坊处水落石出了。随即石坊被拆毁砸碎,用于马家沟冷水田中当毛石砌沟了。现仅存1个圆柱形青石构件,高0.54米,直径0.40米,上、下均为母榫,深0.10米,圆柱表面浮雕流云。
    张华鹏介绍说,我虽出生于玄岳门临近的土桥街,因母亲黄长山出生于玄岳门临近的草店,故幼年时我经常在草店一带游玩。因此笔者熟知旧时的冲虚庵全貌。近期整理照片时,发现一张四柱三间石坊照片(见照片1),乍看似均州城的石坊,但经过仔细辨认石坊周围山势与环境,发现照片上正是梦寐以求的冲虚庵石坊。照片上的石坊结构简单,雕刻属官式工艺,明间石额枋上楷书阳刻“敕赐福国裕民坊”(见照片2),但石额枋下空无坊,果如传言所说“沉香木梁”被盗。照片经电脑处理后发现,明间上层石雕火焰正中为竖长方形小额枋,上篆书阴刻“敕赐”二字,这正是圣旨的代名词。明间石柱上行书阳刻12个字的对联,东边柱上可辨认开头“天地山川”四字,西边柱上清晰显现开头“江山”二字。其余字由于阳刻脱落严重,很难辨认。以此而论,这张照片的价值在于:石坊已毁,照片是现存的第一手资料。照片上留存的却是铁证——唐代的皇帝确实敕建了冲虚庵及其石坊,这在均州地区可见实物中是最早的,也说明远离京都的武当山庙宇在唐代已经受到帝王的重视。这在武当山早期历史中是罕见的。
    但张华鹏介绍说,有的打电话询问,唐代“敕赐福国裕民坊”和青石构件的发现,是否表明武当山金顶建筑年代或提前到唐代?我认为不能这样的误解。《大岳太和山志》和《武当山志》及金顶文物古建都淸楚表明武当山金顶系明代所建。这里 “敕赐福国裕民坊” 和青石构件的发现,只是说明武当山冲虚庵创建历史由原元代所建为唐代始建。
    近日,武当山文管所所已及时将唐代“敕赐福国裕民坊”的青石构件作为文物保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