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新闻 >> 正文
用爱谱写移民真情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4日8:25 文章编辑:晓华

杨文华

惊涛骇浪,激荡英雄风采;寻常日子,焕发高尚精神。

走进湖北郧县杨明乾的办公室,他正在埋头核算移民差价款。他身为郧阳科技学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衣着简朴,皮肤黝黑,裤腿挽的高高的,一双旧皮鞋上粘满了泥巴。短短十几分钟里,杨明乾将收取的移民差价款小心翼翼核查了三遍,生怕出点问题。在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微笑着,松了一口气。

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的先进,平凡的伟大,最具感染力。杨明乾正是以这种敬业精神,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来感化移民。

郧县柳陂镇大桥村,是一个经过多次搬迁的移民村,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丹江口水库建设至今,村里很多户已搬过二三次家了,现在村民生活逐渐安定,村里的恋家情结浓厚。再加上该村交通便利等邻县城、华阳拨叉公司就设在该村,平日里车水马龙,商贾往来。村民生活富裕了,自然对移民外迁的抵触情绪很大,移民工作的难度前所未有。

八月流火,大地好像要被烤焦了一般。杨明乾带着县委、县政府的殷切嘱托,开始了他的移民之旅。到村后,杨明乾首先在工作队里制订了周密的方案,摸清移民情况,将每家每户分类造册,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心里有本账。他要求队员们在工作中做到“四心”和“四个反复”,即耐心、细心、爱心和决心,反复进农户、反复做工作、反复化矛盾、反复送温暖,力争用真心感化村民,用真情打动村民。他不仅要求队员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并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移民工作者的责任和热情。

大桥村有一对夫妻,丈夫唐开江思想想不通,不愿意搬迁,妻子叶成华却十分支持移民工作,为此,夫妻俩经常闹矛盾。为了调和矛盾,最终实现这个家庭的和谐搬迁,杨明乾12次去他们家做工作,还受了不少气。

杨明乾几经思考决定,先做好叶成华的工作。“你要坚定信心,你回去不要和他吵,要慢慢做工作。”杨明乾告诉叶成华。然后再耐心地劝导唐开江,促使其思想慢慢发生变化。四个星期后,唐开江终于打来了电话,“老杨,我看你们天天在这也不容易,也是真心待我们,你看我这个事咋搞,怎么合适?不行我也辞工下去算了。”

见唐开江思想发生了转变,杨明乾忘记了疲劳。当天晚上,他就和柳陂镇的副镇长吴文永一同来到唐开江家里,呆了两个多小时,一直谈到深夜。尽管唐开江松了口,但他对很多问题还是不放心,户口本始终锁在抽屉里。杨明乾又给他的妻子叶成华出主意,发动他们的亲戚朋友都来做工作,包括拨叉厂欠他们夫妇的1500元医疗保险金也是由杨明乾先行垫付的,最后彻底化解了唐开江的思想包袱。

现在,杨明乾无论走到哪家门前,移民朋友都会热情地叫他到家里喝水、吃饭。看着移民朋友从原来的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的大力支持、全力参与,杨明乾感到了无限欣慰。时间久了,他与移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一想到这里的移民朋友马上就要搬走了,他心里真感到一阵难过,难以割舍。

一种义务,一种决心

平凡生活并不阻碍他们成就不平凡的人生。杨明乾在平凡日子里,坚守人生的高尚,哪儿需要他,他就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

刚开始开展移民工作时,群众抵触情绪大,杨明乾曾挨过骂、吃过闭门羹、甚至还遭到移民群众的围堵。但杨明乾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设身处地地为移民着想,深入细致地给移民解释宣传,无微不至地帮移民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与移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个移民难题得到解决。

大桥村九组移民王某,平时是个刺儿头,很不配合移民工作。杨明乾得知王某的母亲在县中医院住院,于是带上200元钱到医院慰问,顺便做做王某的思想工作。谁知,苦苦等了两天,王某也没去医院。

无奈之下,29日上午9时,杨明乾再一次来到王某家门前,好不容易敲开了他家的大门。这一次,他连门儿都不让杨明乾进。他说要去医院看病,杨明乾说天冷,骑摩托车也危险,我们安排车子送你去医院,王某却破口大骂……,杨明乾就站在门口,苦口婆心地对他说:“移民搬迁是党和政府既定的政策,我们这次搬到江汉平原,那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比我们大桥现在的条件要好的多,也许那里正是我们梦想着要去的地方。移民到那里,也是一件造福我们子孙的好事。”

“说得好听,你怎么不去啊,快点走,我就是不搬……” 王某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说着骑着摩托车就要走。

杨明乾见状,上去握住摩托车头,“老王啊,要服从国家移民政策啊!”

谁知王闲勇并没听进去,一踩油门,杨明乾的手被挂肿了,衣服撕破了。

为了平息事态,杨明乾没有和他继续理论,暂时撤离了他家。事后,有人问他:“你真窝囊,怎么就忍下了这口气?”他却一笑置之,“我是共产党员,做移民工作的人,为了移民的利益,怄这点气算得了什么?再说,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在做移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像这样的情况很多,杨明乾经历了很多,但是他从来没有打退堂鼓,始终坚持为民谋福,正视矛盾,用真心去化解矛盾。

就这样,他用亲情和爱心,换来了移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时间长了,杨明乾被大家称为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大家亲切地叫他 “杨大哥”、“好书记”。

一种真情,一份收获

“我家的小孙子出生时,杨书记亲自帮我们联系医院,还找来车子,把我儿媳妇送到县医院,出院后又帮忙办理出生证、户口本……,杨书记给了我们亲人般的照顾,我们全家都非常感激他,视他为亲人,一定要支持他的工作,服从大局!” 移民刘成亮说。“等到了新家,安顿好了,一定要接杨书记去做客!”

原来,刘成亮作为移民搬迁户,开始的时候对移民工作抵触情绪很大,移民工作队员反复做工作,均无果而终。听完队员的汇报,杨明乾决定亲自来做刘成亮的工作。他不怕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只要刘成亮一在家,就反复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耐心的为他讲解移民的相关政策,解释移民后的诸多优惠条件,还为他规划以后的生产、生活。并“赖”在他帮着做饭……渐渐地,刘成亮的态度有了缓和。

2009年冬天,刘成亮的儿媳生产期临近,全家上下焦急万分,因为医院还没联系好。杨明乾知道后,主动帮助刘家联系好了医院,并自掏腰包,请来车子把刘成亮的儿媳送到医院,还买来了营养品。在刘成亮的儿媳住院生产期间,杨明乾总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看望母子俩。当母子俩平安地回到家之后,杨明乾又第一时间赶到刘家祝贺,并亲自到派出所为刘成亮的孙子上了户口。

人心都是肉长的,望着杨明乾那真诚的笑脸和日渐消瘦的身影,刘成亮的心里真像打翻了五味瓶,充满了感动和自责。“这样的移民干部,我们没有道理不支持呀!”第二天,他主动找到移民工作队的同志们,签订了外签协议。

“移民搬迁,就像自己出嫁过娘,是要用真心去呵护,去爱他们。”杨明乾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所言。在移民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杨明乾为村民做好事四十余件;为五对新人送彩礼,并且为唐开军的儿子结婚当“知客”。总之,在他所包的移民中间,凡是谁家有红白喜事之类是事情,他必送彩礼并参与整个活动,与移民加强了交流沟通,与移民拉近了感情距离。

顶着炎炎的烈日,淋着瓢泼的大雨,迎着嗖嗖的寒风,冒着漫天的雪花,每天都能看到杨明乾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农户家里,他的脚磨出了无数的水泡,就这样,他把汗水洒遍了大桥村的角角落落。移民工作已成为了他生命里的一部分,融进了他的血液。中间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

一种温馨,一种沟通

“不管你是干什么的或曾经干过什么,更不管你手里有什么样的权力,你必须要有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做着实实在在的事情!”杨明乾做移民工作是这样,做本职工作又何尝不是呢?

在学校里,杨明乾为校职工办了很多好事儿,实事儿,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困难职工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甚至连职工们的婚丧嫁娶、子女就业之类的事情也得到了很好的安排。正是如此,他得到了学校职工们的广泛尊敬与好评。

学校有两位退休教师庹存直和董发英夫妇,庹老师已经八十有余,下肢严重萎缩,整天坐着轮椅,60多岁的老伴儿董发英,身体有残疾,生活起来极不方便。二老只有一个女儿远在武汉工作,不能经常回家照顾老人。老两口的生活极为不便。杨明乾就经常到庹老师家去问寒问暖,老人生活上遇到困难,他就及时上门帮忙解决。前年冬天,老人家里的热水器坏了,他自己掏钱,买了一台热水器,解决了二老的燃眉之急。

2003年,原师范、职高等四校合并之初,很多职工处于观望状态,心态不能稳定,作为学校领导,杨明乾主动站出来,和职工交心谈心,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从而,使得全校职工心系一处,共同建校。杨明乾爱职工如亲人,一时之间在县城传为佳话。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他身上不胜枚举。

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最朴实的行动。杨明乾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在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崇高风范,将耐心、细心和爱心留给了移民和教职工,将决心留给了自己。

    一种给予、一种祝福,一种涵养、一种境界。杨明乾用真爱谱写着自己的壮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