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专栏 >> 武当新闻 >> 正文
武当山特区五个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6日8:30 文章编辑:晓华

十堰新闻频道1126讯(薛启胜、明涛 汪枫、张华):近日,武当山特区组织各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以及大学生村官等60余人,深入特区梅子沟、金花树等村实地观摩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成果。

随后,他们在元和观村党员活动室召开了全区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掀起了“五个基本”建设的新高潮。同时,十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跃在武当山特区检查指导“五个基本”建设时指出:特区基层党建工作有思路、有特色、有亮点,创先争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五个基本”建设推进有力,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武当山特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五个基本”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将基层组织队伍建设落到实处。大力开展机关干部到村挂职和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8名到村任“第一书记”的机关干部和12名大学生村官在“五个基本”建设中,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目前,特区有村级后备干部90余人。积极落实村干部待遇,为全区所有村干部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村主职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100余名退休村干部都能按月领到退休金。

特区创先争优活动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坚持开展机关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和农村党员“六比六做”活动。全区共有2100余名党员参与承诺活动,承诺事项4500余件,已兑现承诺3100余件。不断深化“双联双助”活动,狠抓结对共建活动,区直机关各单位为基层办实事130余件,帮扶资金50余万元。特区元和观村在大学生村官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认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创办一个经济实体、组织一次主题活动、提交一份合理化建议、联系一名帮困对象,极大地丰富了党组织活动内容。瓦房河村组织党员干部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结合村务公开工作,每月定期召开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村务议政会议,针对村里的各项工作,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回答群众疑问,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服务村民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了村组织职能由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关系,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特区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先后分四批对全区所有村办公活动场所进行了新建、改建或扩建,确保村级党组织有阵地、有设施。瓦房河村新建村委办公室7间,改善了办公条件,规范了档案管理,有力地促进了该村“五个基本”建设等各项工作规范运行。元和观村紧紧围绕建设功能型、服务型、传播型基层组织的目标,投入40余万元改建了村两委办公楼,党组织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办公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改造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造了文化长廊、村级医疗室、图书室、篮球场等,扩建了村民娱乐活动场所。同时,该村依托优越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抢抓特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大好机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观念,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旅游配套产业,实现了用党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初步目标。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五个基本”建设中,特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紧抓实,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瓦房河村是特区贫困村之一,全村119430人。但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山区,山大人稀,信息相对闭塞,经济落后,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只剩下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面对“手中没有米,叫鸡鸡不理”的“经济空壳”贫困村的实际,村两委在组织部门和武当山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引导下,制订了“寻找优势,加强交通、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核桃、油茶等经济产业,走一条村组户齐上、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发展思路。村两委采取向上争取一点、结对区直单位帮扶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筹集一点等“三点式”筹资形式,带领村民新开发薄皮核桃基地100亩、油茶基地160亩,预计三年后将创产值30余万元。通过项目开发与实施,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