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中华诗祖·周太师尹吉甫研究专栏 >> 尹吉甫传说 >> 正文
尹吉甫舍粥救民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2月4日15:3 文章编辑:予涵
    尹吉甫受封房陵,封地方园数百里,良田数万顷。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居住在这方土地上的农户,基本上衣食无忧,年年足数交租纳税。尹氏家占有自耕土地田肥地沃,又有充足的农奴为其耕种,年年收获甚丰,家中粮食成仓满囤,陈粮压新粮,吃不清用不尽。
    宣王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连续大旱,河水枯,林木焦,田地裂。先是收入甚少,后是颗粒无收,老百姓的存粮早已吃光,能吃的树皮快剥光,草根也将挖完,观音土也成了饥民的食物,饥民遍城乡,饿孚满道,惨不忍睹。
    全国大旱,天子的赈灾粮,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尹吉甫知道自己家里存粮不少,于是传令家人舍粥救灾民。在他的城堡外设东南西北四个粥场,每天煮几十大锅粥供饥民吃。在重大的灾情面前,人人都想求生,所有人散漫无法无纪,公卿百官也无法控制,连吃带抢,不几日,粮尽仓空。
    这时候尹氏家里人也同大家一样饿起饭来,尹吉甫父母年岁已高 ,平时吃贯了美味佳食,这吃糠菜草根树皮的生活,自然受不了。因此,也在这次大旱年中饿死。尹吉甫得知父母饿死的消息,痛心疾首,作《云汉》质问苍天,百姓今有啥罪行?天上降下死亡祸,饥荒灾难接连生,哪位神灵没祭祀!为啥祷告天不听,上祭天神下祭地,上帝圣威不降临,天下田地遭害尽,灾难恰恰落我身!!
    尹吉甫不仅哀痛自己的父母,而且还十分关怀活着的老百姓。诗中还说:周地胜余老百姓,眼看全部死干净。皇天上帝好很心,不肯赐食施善行,子孙死绝祭不成。仰望皇天默默祷,何时赐我民安宁!
    国事繁忙脱不开身,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尹吉甫从京诚赶回家悼念父母,为时已久。又作诗《蓼莪》托寄哀思。其大意是: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多么辛苦焦悴,儿在外时刻想念,天降灾祸父母双亡。父亡无依。母逝无靠,,儿恨不能随父母而去。别人都能供养父母,独我不能养老送终尽孝。
    祖宗崇拜在古人意识形态里占惟一重要的位置,公认孝道是最高的道德。任何宗教所崇拜的神和教义都不能代替祖宗崇拜和孝道。这是历史上汉民族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尹吉甫舍小家为大家,既尽忠又尽孝的故事和精神代代传颂。
 
    尹氏大锅饭
    尹吉甫官升太师,宣王封他大面积采邑地,成为大贵族。椐尹氏后裔尹维鹏讲:当年五代同堂没有分家,自家人,家奴,仆人等,一两千人生活在一起,吃着大锅饭。
这么大的家庭,用现代眼光看,似乎有点不可思意,必须回到历史现实去思考。西周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的时期,王室贵族家里有士,百工,奴隶。士分文士和武士,文士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采邑中的小官吏谋士。武士看家护院,维护采邑区域治安,也是向外扩张的工具。百工掌握手工业技术,也是管理工奴的头目。家奴有细致分工一是家内役使,又分小臣,侍仆,妾婢,门人,阉人。二是手工业奴隶,制造车辆。兵器,生产工具服装,饮食,日常用品。三是农业奴隶,在王室贵族所有的山。水,林,草场,田地,园圃里,从事采矿,砍柴,放牧,煮盐,捕鱼,围猎,种粮,种菜。产品全归奴隶主所有。士,百工,奴隶的衣食住行,都由各个大小总管们统一安排管理。当时的大锅饭就象计划经济时,我们把一个单位的分配方式称其为大锅饭一样。
    奴隶主要有两个来源,战争胜利后,贵族可以分享战争利益,获得财物和奴隶,二是罪犯及其家人到王室贵族家里为奴。
    秦时吕布韦门客上万人。尹吉甫有家人,奴隶,门客一两千人是不算多的。有人传说这些人在一个厨房里,用几口大锅煮饭。有一次饭后,耕地农奴清查人数,少了二三十人四处寻找,结果在一口大锅里发现了他们,这些人拿着锄头铲子在锅里挖锅巴吃。当然是对大锅饭的一种误解,也是一个笑话。
十堰新闻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版权所有,所刊稿件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