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综合分类信息 >> 人物风采 >> 正文
医疗通讯:车城新生儿的“太保”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6月3日6:58 文章编辑:吕正

 图为谢集建教授正在对温箱内的早产儿进行检查

     
车城新生儿“太保”
——记太和医院儿科教授谢集建
 
毛以国
     
      人物简介
 
      谢集建:主任医师、教授,太和医院儿科二病区常务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成员。作为太和医院儿科新生儿学科带头人,他先后开展了“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救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气管内冲洗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性肺炎”等新业务、新技术。主持完成的课题“尼莫通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远期学习记忆的影响” 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承担省教育厅一项重点科研项目,先后在《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在约定好的时间来到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采访谢集建时,他正在病房查看病情。那里,有4个早产儿正上着呼吸机。片刻之后,谢集建匆匆赶来,连声向记者表示歉意。早就听说谢集建是个“拼命三郎”,注重实干,淡泊名利。初次见面,细细打量,他看起来体态文弱,浑身却散发出深厚的学者风范,儒雅至极,那必定是长期钻研医术的积累。
     
      身体瘦弱去学医,老师为他“定”终身
      谢集建自幼就是一个优秀的好孩子,尤其是在学习上,成绩一直在班级前列。偶尔提起他的未来,熟知他的大人都说这孩子大有可为。但谁都没想到他的造诣竟然是在医学上。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个小故事。
      谢集建自小体质瘦弱,高三那年,由于学习紧张,压力过大,他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就因此休学了。但他硬是用顽强的意志坚持了过来。结果那年高考,他依然成绩优异。在填报志愿时,同学们都纷纷征求老师的意见。面对谢集建的征询,他的班主任认真思索了一下对他说:“看你身体这么瘦弱,不如你去学医吧,不仅能医治别人,也可以调养好自己的身子”。没想到就是这句话,改变了谢集建此后的人生。在填报志愿时,他所选择的学校均是医科大学,并最终顺利被武汉大学医学院儿科系录取。那是1985年。
      学习对聪慧勤奋的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难事。大学期间,坚定“治病救人,健康自我”这一信念的谢集建一直沉溺于浩瀚的医学海洋,犹如婴儿般如饥似渴的吮吸着知识的源泉……1990年,学业有成的谢集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于同年工作于太和医院儿科。
     
      惊叹于生命的脆弱,5年术业有专攻
      如果说,大学期间5年的学习为谢集建打下的是丰富的基础医学知识,那么工作后的前5年则为谢集建“术业有专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早在1989年在省人民医院实习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新生的宝宝,让谢集建深深地被震动,面对眼前这些刚出生的稚嫩婴儿,一方面感叹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方面又惊叹生命是如此的顽强!在那个时候,他就选定了自己在儿科主攻的方向——新生儿学科。
      有人把新生儿科比作是“哑科”,因为他们根本不会表达,这对医生提出了严格的高要求,不仅需要熟悉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一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新人”, 谢集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此,作为住院医师,他从最基本的做起,倒夜班、写病历、查房、在无陪新生儿病房管理10余个到20余个患儿……谢集建一干就是5年,一刻都不曾放松自己,抓住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的积累为谢集建在新生儿科成为独当一面的专家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救治早产儿数千例,三个指标威震医学界
      新生儿科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就是早产儿的救治,尤其是那些“小早产儿”(胎龄不满32周,体重低于1500克)情况更为危急复杂。小早产儿由于各个器官发育极不成熟,除了容易出现呼吸窘迫外,还会面临颅内出血、脑发育不全、循环不良、心律紊乱、代谢失衡、感染、营养不足等等难关,这些患儿往往病情重、变化快、住院时间长,稍有个闪失就性命难保,或者将来遗留各种后遗症。
      面对这些脆弱的新生命,谢集建说:“我的责任不仅是要救活他们,更要保证他们今后的生存质量,最大程度地避免各种后遗症的发生,我要让这些早产儿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走好走稳”。 儿科工作烦琐,特别是新生儿专业更是儿科中的“小儿科”,作为新生儿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谢集建勇挑重担、克难进取,用自己辛劳的汗水把新生儿学科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使所在的新生儿学科医疗水平一直处于本地区领先地位,成为鄂西北地区新生儿医疗救护中心。
      事实上,谢集建已成为本地最知名的救治新生儿的专家,被誉为是车城新生儿的“太保”。他有三个指标威震本地乃至全省医学界。
      谢集建成功救治的早产儿胎龄最小的仅为27+5周。通常医学上将胎龄在28周—37周内的婴儿称之为早产儿。27+5周属于超微小早产儿,也就是极不成熟早产儿。谢集建的这一技术水平令全市及周边医院均望尘莫及。
      谢集建成功救治的早产儿体重最轻的仅为900克,而且已有3例。要知道,正常新生儿的体重应该在2500克以上,900克的婴儿不过巴掌大小,这样的患者能被成功救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奇迹。谢集建的这一技术水平在湖北省地市周医院都遥遥领先。
      谢集建每年救治的早产儿达300多例,其中平均每月要救治的小早产儿有10余例,而且成功率高达80%以上。这一数据更是位居全省地市周医院同行之首。
                  
      为抢救危重患儿整夜守护在病房的医学教授
      在20年的行医生涯中,每天和各类危重的新生儿打交道,谢集建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时刻。这其中有一番场景让他终身难忘。
      2002年时的一天,谢集建接诊了一位小早产儿,当时患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宝宝命在旦夕,必须及时改善呼吸。当时谢集建刚开展“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救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没多久,这是一种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改善呼吸的特效治疗方法,但在实施上存在较大风险。当时太和医院是本地和省内地市州领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
      在经患者家属同意之后,谢集建立即通过气管插管将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射进患儿肺内,突然,仪器显示患儿的心跳停止了!见此情景,患儿家属当即扑倒在地。那一刻,谢集建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整颗心都悬了起来”。突如其来的变化,甚至让谢集建惊起了一身冷汗。但只是稍纵即逝的惊慌,谢集建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很快使孩子的心跳恢复正常。“那一刻,人真的有种虚脱、瘫软的感觉。”时隔8年,谢集建仍清楚记得当时的场景和孩子终于恢复心跳时的感受。
      在为患儿建立起呼吸后,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已经临近下班时间。但是谢集建悬着的心并未完全放下,患儿在抢救中心脏骤停让他仍心有余悸,就担心孩子再次出现点什么意外。那一整个晚上,谢集建都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病房,直到第二天早上确认孩子脱离生命危险才去小睡一会儿。
      “当时孩子心跳骤停后,他家属的反应让我触动很大,心里突然有种念头,如果孩子抢救不过来,我就不想再从事医生这个职业了。”让谢集建欣慰的是,当初那个几乎断送了性命的孩子现在已经8岁了,身体各方面都很健康,他父母一直没有忘记这个救命恩人,有时过年到十堰时还会带一些土特产表示心意。
      谈到这时,谢集建一直在说,新生儿特别是那些早产儿,病情变化很快,生命往往稍纵即逝,所以需要密切观察,处理问题要“快”“准”,守护患儿是经常的,虽然很累很辛苦,但看到患儿起死回生,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因为你救活了一个患儿,很可能同时也挽救了一个家庭。
      悉心体贴为人父母心:“我和你们一样肩负着父亲般的责任”
      十月怀胎,历经艰辛孕育出一个新的生命,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原本应该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孩子早产了或出现窒息后缺氧性脑病等等,让这些“为人父母”者忧心忡忡、疲惫憔悴。谢集建特别能理解这些患儿家长的心情。每次遇到危重患儿,特别是那些小早产儿,他总是以心交心地对患儿的家长说:“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孩子病情重、住院时间长,花费也大,每个小早产儿的救治过程,就好比要走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很艰辛,中途会遇到高山、雪地、沼泽等各种困难,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树立信心、一定要有耐心!”
      有时也会遇到患儿家属不理解的时候,但他总是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他们。在竭尽全力救治患儿的同时,谢集建随时和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告诉他们病情和救治的情况,并安抚他们的情绪。动情时,他甚至对患儿家属说: “我真想把我的心掏出来给你们看看,我和你们一样为孩子操着心,肩负着父亲般的责任。”
      因为医术过硬,更因为医德高尚,谢集建在无数患儿家属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他救治的患儿不仅包括十堰各县市区,及老河口、谷城等周边县市,还辐射到陕西、河南等地。
     
      今年正好是谢集建从医20年。“立志做名好医生”是他的毕生追求,他要把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自己喜爱的新生儿医学上。回顾过去,他感到很欣慰,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说自己一直如履薄冰、一刻都不敢大意轻心,对自己要求很严、工作非常认真踏实,对事业永不知足。虽然道不尽酸甜苦辣,但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时,他内心就会涌动出莫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如今40出头的谢集建正是大展才华的时候,他说他内心深处有一个梦想,梦想自己在新生儿病房里日夜穿梭、使一个个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都能在我手中起死回生、早早回到母亲身旁;梦想每个家庭都不因失去初生的小宝贝而痛断肝肠;梦想我经治的新生儿都能健康长大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