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综合分类信息 >> 文学园地 >> 正文
久违的布鞋
信息来源:十堰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2011年1月12日10:56 文章编辑:吕正
    日前,大姐打来电话,说她给我做了一双棉鞋,已托人给我捎来了,让我在办公室上班时穿。
 
    现在竹溪人很少穿布鞋,制做布鞋的人更少。上世纪80年代以前,竹溪人制做布鞋和穿布鞋最流行,因为那时竹溪人生活水平低,很难买得起牛皮鞋和其它鞋穿。
 
    布鞋,顾名思义是用布做。10多层用废旧衣物铺成的鞋底,需要用棉线或麻线经过“千针万线”才能缝好,缝不动的时候,就用锥子“锥”。制做前先熬好一盆米糊浆。米糊浆熬好后,先找几张报纸用米糊浆粘贴在门板上,然后用旧布料,如旧衣服等,一块块、一层层用米糊浆粘贴好。要粘厚一些便于制做鞋底,再晒干。制做鞋底时先用纸剪一个“鞋样”(鞋的模板),“鞋样”因每个人的脚长短而不同。把“鞋样”放在鞋底布上用剪刀依样画葫芦剪几个粘贴在一起,这样鞋底更厚耐磨牢固。鞋底剪好后用粗布包好,再用竹溪人专制的鞋底绳打鞋底。打鞋底是一针一线的打。聪明能干的竹溪女人,手艺好的一天能打一双鞋底,而且能打出喜字鞋底、寿字鞋底、心字鞋底、回字鞋底等等。鞋底打好后开始制做“鞋面”(鞋的表面),也是先用纸剪好“鞋样”,再把“鞋样”放在布上依样剪好两层,用针线缝制好,“鞋面”可用五颜六色的布料,然后绣上好事成双、吉祥如意、喜字、寿字等花草字画。再用鞋底绳把“鞋面”和制好的鞋底上好线便可穿了。
 
    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至旧社会,竹溪人结婚,女方要为男方每个成员制做两双布鞋做为嫁妆,男方在结婚前,要把家里每个人的“鞋样”剪好;然后选个吉日用红纸包好送去。这就是竹溪人的送“鞋样”习俗,现在这一习俗男女结婚早已免去。                                       
 
    小时候家里穷,每次都是穿姐姐穿过之后的旧布鞋,穿了又穿。由于小不懂事,不管天晴还是下雨天,我们这些小孩总是结伴到处走,结果把布鞋弄得全是泥水,鞋里面也湿透了,回家后也就遭到各自母亲一顿打骂。但过后,母亲会把布鞋洗干尽,放进灶洞里烤干,次日再穿。由于那时买布要凭布票,等到过年才有一双新布鞋穿,穿上后我们这些小孩都要比谁的布鞋漂亮。布鞋最易破的地方是两个大拇指脚处,拇指脚从鞋面走出后一个洞,母亲就用布和针线缝补好,再给我们穿,直到鞋底磨破。印证了一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现在很少有人穿过布鞋,甚至年轻一代没有见过布鞋是什么样子的了。母亲己去世多年了,如今我都己为人母,没曾想在寒冷的冬天,大姐会给我带来一份久违的温暖。布鞋见证了一段艰苦朴素的历史,留给我的只是回忆。相信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趋向绿色、自然、健康,布鞋会再次走进千家万户,引领消费新时尚。(竹溪县林业局   万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