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新闻 >> 正文
竹山县擂鼓镇巨笔书写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
信息来源:今日竹山网 发布时间:2011年1月24日7:28 文章编辑:吕正
秦楚重镇的美丽嬗变 
——看竹山县擂鼓镇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一排排庸派房屋依势而建,一条条水泥路通组入院,一座座村镇依次相连……走进承秦启楚咽喉的竹山县擂鼓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亮丽和谐的崭新画卷,扑面而来的是一处处令人称颂的发展热潮。
2010年,擂鼓镇再度创造了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现社会生产总值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90元,财政收入320.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8%、26.3%、10%。
 
  过去的两年,擂鼓镇社会发展令人折服,陆续摘取了“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市优秀平安乡镇”、“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乡镇”、“全县红旗单位” 等多项省、市、县殊荣。
 
  在打造“秦楚重镇”中,擂鼓镇用如椽巨笔书写着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悄然实现着一次美丽的嬗变。
 
  培植特色产业,挺起富民强镇脊梁
 
  一片片烤烟铺田间,一处处茶园绕山岗,一棚棚蔬菜染平川,擂鼓镇以“两叶一菜”为主的特色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挺起了富民强镇脊梁。
 
  擂鼓镇地处竹山县西部二高山,土地肥沃,属传统农业重镇,素有“西部粮仓”之美誉。但在新形势下,擂鼓镇靠粮油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既无比较优势,也无效益优势。如何立足镇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鼓起农民腰包?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他们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统三分”战略思路,经过大胆探索实践,成功闯出了烤烟、茶叶、蔬菜三大支柱产业共兴之路。
 
  “种烤烟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今年我计划种150亩,可净赚20万元,拆掉土房,新建楼房。”虽近年末,擂鼓镇西河村烤烟种植大户蔡华振请来机械、人工,忙着翻耕炕地,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去年,他和妻子放弃外出打工,回乡租赁80余亩地种烤烟,一共卖了17万余元,除去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等成本开支外,净赚了9万余元。
 
  去年,竹山烤烟种植面积虽大幅削减,擂鼓镇仍保持了集中连片种植2500亩的规模,还通过科学管理、跟踪服务等措施提高烟叶品质和单产,使烤烟亩均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比种粮增收一倍多。
 
  而三年前,镇上发动农民种烤烟时,由于人多地少,加之劳动强度大、生产环节多,很多农民不愿接受。为让农民乐意种植,镇党委、政府组织明白人到老烟区观摩取经,消除顾虑,转变思想;推行土地流转、干部包户、设施配套、政策激励等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方式,培植了159个种植大户,催生了3个千亩示范村。他们还出台了烤烟种植优惠政策,即县里返税的50%作为烟叶生产发展基金;农户新建一座密集式烤房,除烟叶公司投入外,镇政府补助1000元;种烟大户每亩补贴地租150元;镇、村干部按照发展面积、烟叶管理及质量等兑现奖金,激励干群合力扩大烤烟种植规模。
 
  “镇上将烟路、烟水、烟电、烟机、烟炉、烟棚配套了,种烟方便了,种得越多效益越好”,设施配套了,服务跟上了,擂鼓镇农民种植烤烟热情高涨。“有烟无我,有我无烟”,曾经强烈拒绝烤烟种植的擂鼓村支书、主任朱名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组织流转1200亩土地,将擂鼓村建成千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还带领烟农搞起了工厂化育苗,向全镇烟农供应烟苗。
 
  “从试种500亩,到前年集中连片发展4000亩,再到去年建成现代烟草农业基地。短短三年时间,烤烟产业已具一定规模,烟农尝到了增收甜头。”镇党委书记、镇长周玲说,“今年全镇将种植烤烟5500亩,实现烟农增收1200万元、财政增收200万元以上。”
 
  擂鼓镇种植茶叶起步早,过去却没能形成气候。近年来,擂鼓镇围绕建成万亩茶叶基地,推行“连片建园、以奖代补、培植大户”等方式,正跻身全县茶叶重点乡镇。现在,全镇已建成茶园9000多亩,沿305省道以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茶叶板块带。“改造老茶园,管好新茶园,兴办加工车间,四年内将亩产值提高到3000元以上”。擂鼓镇依靠加大投入、科学管护、合作社带动,致力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实现着茶叶富民愿景。
 
  “将茶园当银行管,把茶叶当粮种”。烟墩梓村在25度以上坡地建成的千亩茶园,在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带动下,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正变为现实。过去,村民种茶是自采自制,量少质低价廉,除了自己喝外,卖出去的少,更谈不上增收高效了。去年,村文书谌德国等人发起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新添置一套茶叶加工设备,请专家指导茶农科学种植,变各户分散经营为携手抱团闯市场,让茶农尝到了种茶的甜头。谌德国说:“除了春茶外,去年还生产夏茶、秋茶,不少农户茶园亩收入超过2500元。”
 
  “到擂鼓镇创业,环境好,服务优,能赚钱,很舒心。”去年,竹溪县水坪镇农民刘自清到擂鼓镇红岩村“淘金”,种植200亩大棚蔬菜,从租赁大棚到技术指导,镇党委、政府全程跟踪服务,丰产的西红柿、黄瓜、豆角俏销县城及周边地区,让他好不惬意。
 
  2009年春,擂鼓镇尝试在有3000多亩水田、平地的红岩片区种植设施蔬菜,立足本地土地、劳力、交通等优势,培植农民致富特色产业。他们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合作社运营”的发展思路,首期流转水田300亩,配套建设耕作路、排灌渠,栽植绿化树,发展大户种植设施蔬菜。镇上还以年薪6万元的待遇,从山东寿光聘请一名技术员,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蔬菜。
 
  去年,红岩片区新流转土地500亩,扩大设施蔬菜种植。曾在山东寿光从事温室蔬菜种植和销售10多年的竹山县双台乡农民杨雄,与溢水镇农民王胜春联手,投入450万元,前来兴建大棚300多亩,发展设施蔬菜。四年内,擂鼓镇以红岩片区为主的设施蔬菜将扩大到3000亩,成为全县最大“菜篮子”。
 
  连片整建村镇,打造竹房城镇带示范区
 
  庸派房屋别具情趣,门前花坛绿树相间,街道彩砖路灯装扮,擂鼓镇烟墩梓村张大永从山上搬到漂亮的村镇,住上290平方米的楼房,开了一家金属门窗加工店,一家四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不比城里逊色。
沿305省道行走在擂鼓镇护驾——烟墩梓村,一路置身于“擂三角”七公里独具魅力的“秦巴风情走廊”,庸派民居整齐划一、古朴典雅,村庄清新亮丽、风姿迷人,民风和谐淳朴、积极向上。去年4至5月,一月零十天间,“擂三角”集镇带漂亮转身,率先建成全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创造的村镇整建“擂鼓模式”,为全县提供了借鉴经验,还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建设“竹房城镇带”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去年6月初,时任省委书记罗清泉前来竹山视察,目睹擂鼓镇烟墩梓村新貌,对他们建设宜居村镇的首创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去年8月、10月,省政协主席宋育英、省委常委张昌尔先后视察烟墩梓村,称赞他们在村镇整建中探索出了一条好路子。
 
  “坡屋顶,马头墙,粉白墙,朱红门,格子窗”。去年3月上旬,擂鼓镇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以战略眼光审视镇情,将村庄整建作为重中之重:“擂三角”内护驾、烟墩梓两个集镇房屋统一改造为“秦巴庸派”风格,街道铺设彩砖、新建花坛、安装路灯,栽植绿化树和路沿石,硬化门前场地,无缝隙绿化305省道,实现了“八化”:房屋建筑亮化、集镇功能强化、环境卫生净化、植树补树绿化、道路场地硬化、产业结构优化、群众素质变化、集镇管理自主化,打造了亮丽集镇带。
 
  护驾村、烟墩梓村两个集镇原有“火柴盒式”房屋800多户,布局凌乱,风格各异,形象“邋遢”。去年,擂鼓镇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推行“以奖代补”,实施“擂三角”宜居村镇整治,美化亮化集镇带。他们组织群众代表参观考察、征询民意后,采取“以奖代补”办法,鼓励农户按“秦巴庸派”风格改造房屋。在改造区内推选了3名有威信的老干部担任监督员,监督施工队施工,协调处理农户反映的问题;实行镇、村干部包扶困难户,确保了80多个缺劳力、缺资金户“不掉队”。
 
  居住环境的改变,带给农民的是更多实惠。过去,农村到处脏乱差,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脚泥;如今,门外不沾泥,进门换拖鞋,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环境变好了,房子增值了,生意兴隆了。”烟墩梓村个体老板柯昌国花80多万元,装修新买的一栋三层楼房,添置住宿、餐饮设施,创办了“友谊宾馆”,前来消费者剧增,每天收入1500元以上,比以前仅开“双竹酒楼”增加了3倍多。
 
  他们科学规划、乘势而上,在佑罐路沿线金岭、擂鼓、西河、红岩、腰庄村和擂县路沿线枣园村,推行护驾、烟墩梓村庄整建模式和经验,将“擂三角”新建房屋全部改造为“秦巴庸派”风格,并按统一模式逐步改造旧房。
 
  去年,“擂三角”7个村镇整建告捷,改造、新建庸派房屋1800多栋,铺设村镇彩砖13000平方米,安装绿化带塑钢栅栏8000多米,新建沼气池1300多口,硬化520户晒场13500平方米,拆除乱搭滥建30多处,绘就整洁亮丽的村镇美景。
 
    实施惠民工程,倾心筑牢民生基石
 
  擂鼓镇多山岗、低丘,境内水源缺乏,16个村3万多亩田地大多“望天收”,3.3万人有40%饮水困难。近年来,他们大力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着力实施工程引水,提升了农业抗灾能力,惠泽了农民群众。
 
  2009年,擂鼓镇向上争取投资1500万元,除险加固大洞子、古家沟两座小(一)型水库,新修复修堰渠2万米,铺设入地管网4.8万米,让西河、三河等9个村1.4万亩水稻、烤烟等作物实现了旱涝保收。去年冬季,该镇启动的红岩河流域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以红岩平坝水利设施为重点,修建新堰村蓄水坝、开关闸,衬砌一条3000米引水渠,将花竹河水引至关山沟水库;整修一条2000米引水渠,清淤加固一座山塘,再把关山沟水库蓄水引到山塘,最终将山塘水输送到红岩设施蔬菜基地,彻底解决了靠红岩河水难以满足灌溉的难题。
 
  “灌溉不愁了,我还要再种7亩蔬菜。” 两月前,靠种5亩大棚蔬菜摆脱贫困的新堰村农民朱志明,看到红岩河水利设施配套工程不久将竣工,他找到镇党委副书记杨中兴坦陈自己的心愿。去年冬季,红岩片区有20多名打工人员返乡种植设施蔬菜。
 
  擂鼓镇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在引来宝丰水厂自来水解决护驾村3000多人饮水问题的基础上,着手在擂鼓村兴建一座日供水能力3000吨的水厂,擂鼓、枣园等5个村1万余人今年将吃上洁净的自来水。“过去吃山塘水,现在吃水窖水,今年水厂建起了,吃水再不用发愁了!”得知镇上以大洞子水库为水源,通过两级蓄水、提水,再净化处理后供给农户,擂鼓村年届花甲的朱志贵老人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吃自来水,用沼气,走水泥路,看有线电视……如今,擂鼓镇农民的生活可与城里人相媲美。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曾诗军介绍,全镇已建成沼气池3000多口,“新农合”参合率100%,100%的村、60%的院落通了水泥路,形成了以集镇为中心的“内循环、外畅通”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
 
  倾心关爱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始终是擂鼓镇情注民生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他们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帮助100余户倒房户建起新房,解决30多户因病致贫农民的生活困难,及时将2157名贫困对象纳入农村低保,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了着落,让弱势群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碾盘村方友山等16名农民在一家矿山打工多年,2008年出现胸闷、气急、头昏、乏力等症状,渐至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医院检查诊断为矽肺病所致,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方友山等16名农民一次次找矿方要求补偿,要么被推诿,要么遭拒绝。2009年5月,镇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与矿方交涉,一方面将其列为救助对象,实施医疗、生活等救助,让他们重新鼓起了战胜病魔的勇气。
 
  “不是镇上帮忙,这辈子别想住上新房,我是因祸得福啊!”3年前,因雪灾倒房的李著江搬进擂鼓村新建的三间砖混房,打心底里感激镇党委、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冰冻雪灾袭来,广山村李著江等7户农民的老旧土房被大雪压塌。失去住所的李著江坐在雪地里哭天喊地。镇党委书记、镇长周玲等干部及时赶来,将李著江等7户受灾农民安置进过渡房,协调宅基,筹集资金,安派两名镇干部负责建房,让他们从偏远的广山村搬到了省道白竹路旁的擂鼓村。
 
  发扬为民作风,共筑和谐促发展
 
  “作风正,事业兴”。近年来,擂鼓镇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机关,创新机制,创新措施,创新方式,将干部和资金向一线倾斜,以良好服务赢得了群众信赖,以良好作风筑牢了和谐基石。
 
  壮产业、抓建设、保稳定。坚持“一把手”率先垂范,实行分管领导负责、专班分头落实、干部包村驻点和每周通报、半年考核、年终兑现等一系列制度,严格奖惩,让干部在一线练就硬作风,在一线建功立业,聚力推动事业蓬勃发展。除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外,还辅以人性化关怀,让干部既能干出成绩又有干事劲头。
 
  “周书记去医院看望我父亲,我很受感动,一定发挥好余热,尽职尽责干好工作,不负镇领导关怀。”原镇人大主席龚世忠接到父亲的电话,得知镇党委书记、镇长周玲来看望过父亲,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去年3月中旬,龚世忠忙碌在烟墩梓村镇整建一线,父亲因腿摔成粉碎性骨折住院治疗,他虽没能去看一眼,周玲却替他尽了心愿。
 
  去年4月中旬,正值谷竹高速公路擂鼓段拆迁攻坚时期,副镇长、常务副指挥长朱涛查出肝胆结石需住院治疗,他说自己是本地人,做农户工作比别人便利,坚决要参与拆迁工作,天天奔走在村组、农户,持续劳累加之贫血加剧,他几次昏倒地上,醒来后仍坚持奋战在一线。主任科员沈贤涛在老家负责11户农民房屋拆迁,他不为亲情所困,先拆除了父亲和两个弟弟的房屋,再去做别人的工作,创下了一上午全部拆除的奇迹。因为有这样一批识大体、顾大局、肯干善干的干部,全镇45户拆迁工作一周即全面告捷,还同步启动了拆迁户新房重建。现在,不少农户建好了新房,真诚邀请服务过他们的镇干部到家里做客!
 
  去年起,他们推行的“四访促和谐”制度,将以前开展的“百名干部下访”活动变为经常化、规范化,通过干部定期巡回乡村“访困难、访灾情、访纠纷、访隐患”,全面了解社情民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他们还对下访中摸排的400多户困难户逐一制定解困办法,组织镇、村党员干部与103户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让他们得到了及时帮助。
 
  “进一家门,办多家事”。去年镇上成立的“便民服务中心”,让前来办事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便民利民中架起了干群连心桥,促进了社会和谐。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吴为民说:“我们利用设立的16个村级‘便民服务室’,推行‘服务代理制’,村民需要办理的事项,只需交给‘便民服务室’值班村干部,一周内即可办好。”感受到便民服务的便捷,红岩村农民李大山高兴地说:“办事方便了,干群关系更亲了。”
 
  倾心为民筑和谐,干群携手谋发展。两年来,擂鼓镇党风廉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招商引资等工作位居全县榜首,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县前三名……
 
  民心是杆秤,秤砣是百姓。擂鼓镇快速、和谐发展,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擦亮了“秦楚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