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七品”县官退休当“村官”爱民情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3月3日7:49 文章编辑:袁野
“七品”县官退休当“村官”爱民情
--记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桐树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同虎
 
   王平 代新成 陈刚
 
    赵同虎,原湖北省十堰市轻工业局副局长,正县级干部。2005年,在退居二线后,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村官”。如今,五年过去了,家乡的村子已经从以前的“乱摊子”村变成了村务财务管理先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80%的农户住上了小洋楼,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 
联名请愿,花甲之年“屈就”村官
     张湾区汉江街办桐树沟村位于十堰市区东郊,距中心城区7公里,全村共有村民1029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长期以来,村民交通运输全靠一条3米多宽的土路,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村集体负债近20万元。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就像几块大石压在村民心头,村民改变现状的愿望尤为迫切。
    “请赵同虎回来当我们的当家人”,2005年11月,桐树沟村委会换届前,村民提议请刚刚从十堰市轻工业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下来的赵同虎当村主任。“人家是正县级干部,在市区过着舒服日子,怕是不愿意回来”,有的村民担心被拒绝。“他一直都关心家乡的发展,只要我们诚心请,他不会辜负大家期望的”。村民们讲,多年来,赵同虎一直在积极支持家乡发展,村里土路上的桥就是他帮助修建的。正是因为这种深厚的家乡情结,让村民在换届的关键时刻想到了请赵同虎回来。
    “你都操劳一辈子了,农村工作难作,村里的乱摊子不要揽了”,得知消息的老伴和子女们一致反对。“我一直搞工业,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家人也不支持,年龄也大了”,赵同虎也有顾虑。
    11月24日,桐树沟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大会召开,到场的91%的群众将票投给了没有到会的赵同虎。“既然村民看得起我,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我一定尽力而为”,接到当选任职通知的赵同虎坚定了回家乡工作的决心。12月9日,赵同虎又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自此,赵同虎告别城区舒适的退养生活,回到桐树沟担任“村官“,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段特殊经历。
发扬民主,公开公正赢得信任
    “群众对干部不信任,关键是办事不公开、不民主造成的”。担任桐树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有着多年领导经验的赵同虎十分重视群众在村级各项事务中的参与、决策、监督作用。他积极发挥原有的群众代表大会作用,每年初召开大会讨论决议全年主要工作,年终召开会议听取工作完成情况。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财务收支情况,赵同虎一上任就从群众代表中选出代表成立村民理财小组,村集体每笔开支必须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后才能核销。有干部不理解,他解释说,“这样,群众明白了财务开支情况,没有了猜疑,干部自身也清白了,工作起来气顺心齐,对个人、对事业发展都有好处”。2009年,在赵同虎的提议下,桐树沟村又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定期对村务、财务、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并及时公开告知群众。
    在发展中,赵同虎也注重应用民主的方法推进工作。修建通村公路时,规划对紧邻河道边的路基砌河堤加固,保护公路和公路内的蔬菜基地,因投入大,其他班子成员有畏难情绪。“听听群众意见”,赵同虎组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一事一议,说明想法,并承诺如果群众同意,集体负责筹集建设材料,村民投入劳力,最终群众一致同意修河堤。如今,修建的4.5公里河堤在保护公路和蔬菜基地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村里的事情公开民主了,党员群众的权利保障了,风清气正人心齐。“家”和万事兴。全村5年来无越级上访、计划外生育,邻里团结和谐。 桐树沟变得越来越好。
苦干五年,“乱摊子”变成先进村
    “路的问题急需解决”,“村小学复建不能再拖”,第一次召开群众代表会议,村民们向赵同虎及新成立的村“两委”班子提出一堆急需解决的问题。“群众盼望的事,再难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在三间已经倾斜的土房办公室里,赵同虎和村“两委”的干部一起商量对策。
    桐树沟村连接外界必须通过一个挖了10年才挖通隧洞。由于缺乏资金,隧道打通后一直没有加固,洞内经常掉下碎石,通行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赵同虎请来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勘查预算,工程建设至少需要35万。村里没钱,他开始到上级部门求援,腊月二十,天降大雪,赵同虎与村委会副主任贺斌早上6点就冒着大雪赶往市区,步行两个多小时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在六堰,只顾赶路的赵同虎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衣服穿得厚,没事”,一上午,年近六十的赵同虎摔倒好几次,为不让家人担心,他特意交待贺斌到村里不要说。经过多方争取,相关部门支持资金20余万元,170余米长的隧洞在2006年下半年完成了加宽加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为节约资金,他和村民一同劳动,大家都说他是60岁的人,30岁的干劲。为争取资金,很少求人的赵同虎硬着头皮到处汇报争取,“求人的确不易,为群众办事受点委屈、遭点白眼不算啥”。如今,桐树沟村已修好了7公里的通村公路,六个小组全部修通了水泥路,全村80%的农户修了通院水泥路,出行难彻底成为历史。赵同虎说,“路通了,把全村人连在了一起,路畅了,发展就有希望了!”
    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不能耽搁。2005年临近春节,赵同虎从村里步行到市区,找张湾区教育局长,汇报了学生读书的困难,请求恢复桐树沟村小学。“我们向区政府汇报,尽量解决”,区教育局长被赵同虎的精神感动。2006年春季开学,撤并的桐树沟村小学正式恢复。
    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赵同虎坚持“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统筹安排、讲求实效”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先后修建三座水塔,铺设管道9千米,使全村99%的农户吃上了洁净安全的自来水。
    人均不足0.5亩耕地的桐树沟村,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赵同虎又开始为群众的发家致富操劳。他走村串户,广泛征集村民意见,经过多次论证分析后,决定引导群众发展大棚蔬菜。方案得到了市、区蔬菜办的大力支持。去年,通过市、区蔬菜办财政补贴、村委会自筹、村民自己出资等渠道,共投资35余万元,建起200多个蔬菜大棚,新建的大棚每年可为村民增加收入50余万元。为了使蔬菜大棚发挥最大效应,去年8月,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桐树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桐树沟”商标。“发展大棚蔬菜收入比种植大路菜翻一番”,正在盖楼房的二组村民贺文忠说,自己建了两个大棚,仅种菜一年收入近2万元,是村干部为他指了一条致富好路。
    赵同虎还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利用闲置土地招商引资,如今已引进3家企业,一家已投入生产的企业预计年产值达3000万元,实现利税5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5万元。往日的“乱摊子”正加速成为民富村强的先进村。
去留难择 倾注故乡一片深情
    “老赵,你不能再干了”,“爸,你已经为家乡的群众干了一些实事,应该休息了,让其他人干算了”。2008年11月村委会换届前,妻子、孩子都提前做“工作”劝赵同虎回市区颐养天年。“我欠家人的很多”,赵同虎说,他2005年回村任职后,退休的妻子跟着他从市区回到村里照顾他生活,一住就是5年,每年难去市区几趟,想吃点东西却无处买。为节约集体开支,老赵时常把村里来的客人带到家里招待,村里交通不便,老赵经常外出办公事让儿女接送。
    “我请求不再担任村委会主任。”2008年11月底,赵同虎在村委会换届工作会上提出想法。“村里发展正在关键时刻,你不能走”。群众急了,会议僵持近一个小时。“赵书记,你一心为群众,办事公道正派,桐树沟需要你这样的当家人。”前任村支部书记贺素文对赵同虎的工作佩服有加,也极力希望留住他。“我不是要走,党支部书记还干着”,他的解释才让群众放下心。“我是土生土长的桐树沟人,群众如此信任和期盼,我怎么能一走了之。提出不干村委会主任主要想推举培养年轻干部,我不干了,也有个退路,有个接班人。”2008年,在决定继续任村支部书记的同时,赵同虎开始为桐树沟村今后的班子建设培养人选。当年,年富力强、外出经商能人贺斌当选村委会主任。
    “赵书记干事很务实,每件事都要干出个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贺斌说,为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赵同虎2007、2009年两次累倒住进了医院。今年8月21日夜里3点,突降暴雨,三组出现泥石流险情,已64岁的他坚持现场指挥转移群众,险情妥善化解,他却因淋雨病倒了。
    “我是村书记,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培养了我几十年,有事必须要冲在前面”。每每提起村里急难险重工作,赵同虎都强调是自己的责任,对工作的艰辛从不提起。
    “汉江路街道优秀共产党员”、“张湾区爱岗敬业模范标兵”、“十堰市文明市民”……在朴实为民的赵同虎眼中,回村任职期间得到的诸多荣誉不及村民对自己的信任。
    “跟着这样的村支书有干劲、有盼头!”,“希望他继续干,他还不老,身体还硬朗。”离2011年村“两委”换届还有大半年时间,桐树沟村二组83岁的贺开财、六组老党员贺素文已开始为留任赵同虎“造势”。
    赵同虎说:“我现在经常睡不着觉,一来村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放心不下;二来党员群众期望很高,怕不能如愿;三来,已经64岁的人了,担心身体不允许继续干下去……”。
是去是留,赵同虎又将面临两难选择。但他还是把去留交给党组织和乡亲们。现在他可以坦然面对群众,他对桐树沟的贡献,今天、明天都将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