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围绕中心创特色 巾帼建功展风采——竹山县妇联服务发展侧记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3月7日6:22 文章编辑:原野
竹山县妇女联合会  
    岁月流金,巾帼争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竹山县妇女事业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时期。近年来,全县各级妇女组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和“加快五化步伐,实施五县共建”发展战略,在省、市妇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政所急上做工作、在妇女所需上下功夫、在妇联所能上创特色,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妇女全面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以作为求地位,以贡献求发展,谱写了壮丽的时代篇章,实现了我县妇女事业的长足进步。
典型引路  “半边天”成为经济建设生力军
    发展妇女事业必须让妇女有所作为。县妇联把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城乡妇女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着力破解“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能、经营无经验”难题,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在农村,深化“双学双比”活动,以“巾帼示范村”创建为抓手,组织广大妇女参加各类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一大批新型女农民率先掌握了农业新技术,并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涌现出了郭光定、姚磊、高娟、夏国荣等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能手,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城镇,持续开展“巾帼文明岗”争创活动,立足岗位建功,发挥示范作用。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各行各业把“巾帼文明岗”创建作为提高城镇妇女素质、促进行业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不断扩大“巾帼文明岗”的社会影响力,全力打造“巾帼文明岗”品牌,真正起到了“创一个岗,带一片人,挂一个牌,树一面旗”的作用。先后荣获国家级“巾帼文明岗”1个、省级2个、市级23个、县级32个。大力实施“岗村结对促和谐,巾帼建功新农村”活动,组织引导各级“巾帼文明岗”与“巾帼示范村”结对帮创,把“金秋助学”、“扶贫帮困”作为一项重要创建内容,经常开展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法律下乡等活动,架设起了城乡之间互助、互学、互励、互进的桥梁,推动城乡妇女协调发展。全县已培养创建省级“巾帼示范村”1个,市级“巾帼示范村”5个,县级14个。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向城镇下岗、失业、无业女性,县妇联认真实施“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认真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开展技能培训、举办专场知识讲座、妇女专场招聘会、女经纪人座谈会及评选“十大创业女能手”等形式,帮助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985余万,3400余名妇女受益,培植创业女能手500余名,女科技示范户2500余户,女科技致富带头人2万余名,转移农村劳动力3.53万余人。
    服从服务于全县移民工作大局。全县各级妇联将移民政策宣传纳入妇联宣传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当好移民工作的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调研员,团结带领广大妇女服务潘口水电站、小漩水电站、龙背湾水电站建设。涌现了杨泽兰,余娇娥,陈艳霞等诸多移民工作先进典型。县妇联在人少事多、经费不足的困境下,顾全大局、凝心聚力,派驻四名干部中的两名同志参与移民搬迁工作,出实招,动真情,急移民之所急,想移民之所想,切实为移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圆满地完成了移民工作任务,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移民工作先进单位”。    
 “两规”实施   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大改善
    近年来,竹山县先后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确立为“2006-2010年实施儿童发展纲要项目县”,被湖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确立为“两个规划”示范县。县妇联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综合组织协调职能,争取县委、县政府对《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县妇联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县政府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逐年增加经费,为妇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县人大、政协加强了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执法监督和视察检查,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合力破解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县妇联与县委宣传部、教育局、计生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为“独女户”、“双女户”发放慰问金,为特困“独女户”、“双女户”发放救助金,表彰了计划生育家庭中高考和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自强女孩;与县扶贫办、人设局联合加大对下岗女工、农村女劳动力开展培训、扶持;与县民政局联合组织实施“明天计划”,免费为贫困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加大对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案件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了青少年犯罪跟踪回访制度;与县教育局、团县委等部门联合开展“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活动,采取减、免、缓等政策措施救助贫困生、残疾生,保证了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与县卫生部门大力实施“妇女健康行动计划”、“两癌”普查、“母婴安全”、“降消项目”、湖北省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等项目。对全县83000多名妇女进行了妇科病免费普查普治,减免费用850多万元,促进了城乡妇女的身心健康。协调县统计局将“两规”监测统计纳入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分性别统计系统,严格把关,科学分析,保证了“两规”目标值的科学性、真实性。多项惠民措施的集中开展,使我县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09年9月,我县代表十堰市先后迎接国务院儿童纲要实施督导组、省政府两个规划评估检查组的督导检查,在对相关指标抽查核实后,对我县“两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我县222项指标已全部达到终期目标评估要求,先后被省市表彰为“两规”实施先进单位。同年10月,我县应邀参加了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在石家庄市平山县主办的全国儿童纲要实施项目经验交流会,县妇联主席方丽琴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精心引导  “半边天”唱响文明和谐主旋律
    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了,社会稳定就有了"减压阀”、“稳压器”。几年来,县妇联以妇女为主体,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美德在农家”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命名表彰五好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500余户。在家庭成员中开展“十佳儿媳”、“十大孝子”、“十佳公婆”评选活动,以家庭和谐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利用“三八”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开展巴山舞、健身秧歌、太极功夫扇健身比赛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群众文化活动,掀起了我县广大妇女的健身热潮,一批由在职女干部和离退休女同志自发组织的健身队,常年活跃在县堵河广场、县政府大院等十多个群众活动场所内,既满足了妇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了广大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先进文化的发展。2010年,县堵河广场被省妇联命名为省级妇女健身示范点。
    妇女素质提高了,觉悟也升华了,很多妇女志愿报名加入县妇联组织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已登记在册由专业知识人才、创业技术能手组成的志愿者达500多人,隐姓埋名的“巾帼志愿者”更是数不胜数。她们活跃在社区、街头、乡镇、农户,进行着扶贫帮困、扶老携幼、送知识、送健康,一点点改变人们的陈旧观念,树立文明新风。
担责维权  为妇女儿童建起“保护伞”
    妇女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更需要法律的保护,全县各级妇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构筑社会化的妇女儿童维权体系,给广大妇女儿童建立温暖的“保护伞”。针对新时期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妇联组织出主意、当参谋、做桥梁,真实反映妇女儿童的愿望和要求,大力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进决策层、进学校、进社会,积极参与有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协助各级党委政府抓好《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不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努力营造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社会法制环境。通过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组织宣讲团宣讲、在主流媒体开辟普法宣传专栏等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妇女的法律素养,引导妇女合理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与公、检、法、司和有关部门联手行动,建立健全妇女权益联席会议、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和妇女权益法律援助等机制,成立“竹山县家庭暴力110报警中心”、“社区维权服务站”、“维权合议庭”、“竹山县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打工妹维权服务站”、“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等机构,开通12338妇女维权热线,多渠道、多措施为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全县共任命女性人民陪审员30余名,维权合议庭8个,建立县、乡两级信访网络24个,配有信访联络员20余名。坚持妇联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加强对妇女群众思想状况和愿望诉求的了解,加强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分析,向党委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各级妇联共接待妇女信访案件近278起、500人次,结案率达到了98%以上,基本做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为保障妇女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大关爱” 为弱势妇女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县妇联情系民生,多年来一直将“关爱品牌”做实、做强、做大。通过开展“四大关爱”扶贫帮困活动,千方百计协调各方力量为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努力为弱势妇女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关爱贫困失学女童。县妇联先后通过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基金会、省市妇联、省市县相关部门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救助“春蕾女童”。同时,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采取多种形式与贫困女童开展结对救助。几年来,县妇联经多方争取,筹集资金共计约60余万,建春蕾小学一所,办春蕾班5个,累计救助春蕾女童1200余人次。
    关爱单亲特困母亲。县妇联通过调查摸底,掌握全县单亲特困母亲基本情况,启动“母亲安居工程”,积极向上级妇联争取项目资金,与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协调配合,先后为74户单亲特困母亲援建了新房,使他们居有定所。争取县委、县政府将单亲特困母亲纳入每年春节前的走访慰问活动,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亲切关怀和温暖。
     关爱留守儿童。我县常年有10万人外出务工,导致约7000余名儿童在本地留守。为帮助留守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的困难,县妇联启动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动员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共招募1300余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同时多方争取项目资金40余万,创建“留守儿童服务站”4所,“留守妇女综合服务中心”1个。真正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体验到家庭温馨和生活情趣,得到母爱的关怀。
    关爱艾滋致孤儿童。在对全县艾滋致孤儿童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全国妇联将我县16名18岁以下的艾滋致孤儿童纳入中国温暖“12·1”爱心基金救助范围,持续开展救助直到年满18岁,目前已累计到位资金7万余元。    
建带并重  “半边天”组织活力无限 
    几年来,县妇联不断强化举措,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原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传统组织,拓宽工作领域,强化组织功能,全面开展“强基固本”工程。全县254个村均建立妇代会,村村配有妇代会主任,其中176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村“两委”女干部配备率达100%。县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组建率100%。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妇女组织17个。全县配备有专、兼职妇联干部358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占72.7%,45岁以下占83.5%,35岁以下占38.8%,妇女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在各级党委的支持和重视下,县妇联组织建设蓬勃发展。经过努力,竹山县委被评为全市重视妇女工作先进集体,柳林乡党委被评为十堰市“党建带妇建”工作先进单位,潘口乡被授予全省妇联基层组织示范乡镇,上庸镇南坝村、柳林乡洪坪村、宝丰镇龙井村、擂鼓镇擂鼓村、潘口乡龙王沟村、城关镇高家庄村、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官渡镇官渡新街村被授予全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按照省、市妇联《关于落实全省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县妇联紧紧抓住全县“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建设”契机,全面推进“妇女之家”建设,着力推动解决基层妇联“有人干事、有阵地做事、有钱办事”的问题,切实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妇女热爱和信赖的温暖之家。全面贯彻实施全县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先后联合开办县、乡妇女干部培训班8期,培训妇女干部150余人次。广泛开展妇联干部岗位读书活动,号召妇联干部读透一本原著、撰写一篇心得、搞好一项调研、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切实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引领她们争做有知识、有能力、有活力、有魅力的妇女干部。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着力抓好妇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妇联干部在新形势下创新工作的能力。
    辉煌的岁月留下了奋斗的足迹,神圣的使命召唤着广大妇女铿锵前行。在今后的工作中,县妇联将满怀豪情和信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妇女儿童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