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农民交囗称赞惠农政策实惠多——竹溪县县河镇群众生活侧记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3月8日7:16 文章编辑:耕夫
刘敬海
 
    “重建有补助,种粮有补贴,娃娃上学不交钱,大路修到家门口,这样的日子比蜜甜!”3月7日,竹溪县县河镇明家湾村村民明安友一口气道出了农村新面貌。
 
    近年来,在强农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强力推进下,县河镇农村日新月异,广大农民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幸福指数年年攀升。
 
惠农政策鼓舞民心
 
    农业示范场村民任洪山承包了组里40多户人家的100多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平时他还要从事农村货物运输,全家人的年纯收入已经超过了10万元。
 
    “党的惠农政策就是好,发展种养殖产业有政策保障,购买农机有政策补贴,我们越干越有劲。”任洪山在给笔者细数惠农政策带来的各种好处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国家在实施种粮直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实行农机、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县河镇将补贴金额、补贴时间、补贴范围梳理得清清楚楚后,再以 “一封信”的形式分类发布。这些补贴政策像定心丸一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从事种植、养殖、运输业的积极性,为稳粮增收奠定了坚实根基。2010年全镇享受各项补贴资金的农户5878户,兑现惠农资金600余万元。
 
多元收入富了农家
 
    柯昌军是小田坝村四组村民。他家的三层楼房整洁、明亮、宽敞,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比我家家庭条件好的,在全村至少有十几家。”柯昌军笑着说。
 
    柯昌军全家收入只有极少部分来自于土地。去年水天路改扩建通车后,柯昌军办起了超市,生意很是好。
 
    近年来县河镇党委政府狠抓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镇农民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展,农民一边种地、搞养殖,一边在本地打工、经商,收入多元化和非农化趋势一年比一年明显。去年实现劳务收入580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3776元,比上年增加558元。
 
    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衣、食、住、行、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农民一般都是春节才买新衣服,而今,添置各种时髦的新衣服已经是常态化,电脑、平板电视、汽车等也进入了寻常农家。
 
惠农政策带来实惠
 
    余修明是该镇大路沟村村民,以前他上街赶集、出门种地,穿得最多的就是胶鞋和长筒雨靴。原因是他家地处偏僻丘区,上街要走2公里多土路,一到下雨天,路面全是稀泥,只有穿胶鞋;土地是下湿田,一年中除了几个月是干的外,其余时间都是湿漉漉的,下地劳动只好穿长筒雨靴。“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骑摩托车几分钟就上街了,下地劳动,村组的水泥路修到了田边,坡地都改成了高产地。”余修明说,身边的变化得益于县里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种种民生难题曾经阻碍了乡村地发展。消除这些阻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县河镇近两年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县河镇累计完成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小田坝、柏树等6座索桥和过水桥,通村水泥路达200余公里。
 
    该镇切实落实农村“三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得到全面落实。2010年补偿农合基金102万元惠及群众1.9万余人,发放新型农村养老保金164万元,惠及农村老人2487人。全镇五保老人应养尽养,集中供养率达到85%。
 
    (作者:竹溪县县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