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加强新农村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狮子岩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4月7日8:17 文章编辑:耕夫
房县门古寺镇党委书记 代新武
 
    房县门古寺镇狮子岩村地处县城以西30公里,车中路,狮九路呈“Y”型贯穿全境,所辖5个村民小组,380户1518人,耕地总面积1662亩,其中水田765亩,旱地870亩,山林总面积8900亩,平均海拔600米,属典型的二高山农业大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58.9万元,人均纯收入4210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1.9%,比2007年分别增长70%和40%。
    狮子岩村是省政协办公厅新农村建设驻点村。2008年—201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省政协宋主席和办公厅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的具体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届工作队和狮子岩村“两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为契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为指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硬环境”;深入开展平安文明创建,优化“软环境”;强化基层党的建设,提供坚强保证,使新农村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授予全镇“红旗村”、和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村(居)”“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2010年申报验收省级“文明村”。
    一、取得的成绩
    1、特色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省政协工作队和狮子岩人深刻理解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改变过去村无主导产业的状况,把增强“造血”功能,培植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因组因户制宜,制定产业分户生产发展计划,稳步推进符合村情的产业发展,形成了具有狮子岩特色的六大产业体系,取得了成功经验,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一是示范发展烟叶产业,通过典型引路,种植烟叶100亩,年产值20万元,人平增收130元;二是稳步发展核桃产业,对1200亩核桃林实施管理升级,其中高位换优800亩,已有500亩挂果受益,人均增收120元;三是巩固发展畜牧产业,山羊饲养量达到3400只,出栏1600只,产值40万元,人均增收260元,同时带动其他畜牧业发展。目前,牲猪存栏950头,耕牛50头,家禽5000只;四是生态发展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10万袋,收入60万元,人均增收400元;五是引导发展茶叶产业,新建茶叶基地200亩;六是新发展稻虾连作100亩,新发展糯稻350亩,创收87万元,人均增收570元。在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有序发展务工业,输出农民工410人,创打工收入450万元,年人均增收2900元;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0年春引进一家页岩开采加工企业,新增村集体收入5万元。
    2、基础设施改变农村面貌
    以基础设施完善为主要特征的农村面貌改变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标志之一。狮子岩村群众在省政协及工作队指导和帮扶下,以主人翁姿态出现,履行新农村建设的自身主体责任,争取县四大家领导在狮子岩村召开现场办公会,先后争取省政协、省直、县直投入1020万元,直接用于新农村建设帮扶项目,形成了省、县、镇、村和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的五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浓墨重笔展现新村建设的“十大”新貌。一是新建一座惠民桥。在宋主席和政协办公厅领导的亲自关怀下,由省政协协调资金援建,门古寺镇招标,路桥公司承建,总投资56万元,新建长50米,宽4米,引桥106米,载重30吨的村级大桥。2008年9月开始兴建,2009年6月1日正式通车,近百年来,农民群众运输靠肩挑背驮的历史终于结束了,冒着寒风涉水过河的场景永不再现;二是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由省政协协调资金援建的村委会办公楼于2008年8月动工,2009年交付使用,总投资68万元,村委会办公楼共4层,62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农村综合服务社;使党员、干部、群众有了活动场所;三是完善了水利设施。投资340万元,修建拦河坝10个,“U”型渠7800米,新修河堤2000米,维修河堤4000米,确保了全村农田旱涝保收;四是实施了土地整理,投资50万元,完成低产田改造300亩,使过去河沙滩变成了米粮川;五是硬化了村、组、户道路。投资114万元,完成硬化通组路3.5公里,护院路3.72公里,硬化道场23000平方米,铺设彩砖630平方米,建塑钢护栏1000米;六是兴建居民小区。对全村380户区别不同情况分户进行了全面规划,分步实施。规划新居民小区4个;七是完成328户住房的“穿衣戴帽”工程,全村380户,92%达到砖混结构,基中楼房占70%,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同时,实施路边和户院美化3800平方米;八是完成了“一建三改”286户的沼气池建设,安装太阳能120套;九是启动了安全饮水工程,通过协调决定在狮子岩村建一个自来水厂,彻底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水电局8月组织完成了地形勘探和规划设计工作。目前正在修建蓄水净水池、开挖管槽,12月份可竣工;十是改善教学环境,为学校新建厕所一栋,建筑面积80平方米,围墙50米,总投资5万元。
    3、文明创建引领时代新风
    从2008年开始,狮子岩村开始创建全省文明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一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整治教育,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如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贸综合补贴,落实低保44户,落实五保供养23人等,用政策激发群众的热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抓好科技普及和推广,每年都要进行先进技术种养培训,先后组织群众,进行了山羊养殖,核桃种植,食用菌载培,烟叶种植等技术培训,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贡献份额;三是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治理脏、乱、差,禁止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停等“五乱”现象,实现街道及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四是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搞好基础教育和贫困救助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关心百姓疾苦,充分发挥农村合作医疗作用,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全村群众参合率达100%;五是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严格村规民约,增强了群众遵纪守法意识。2008年以来,全村未出现重大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无赴县以上信访案件,平安文明农户创建工作在全县推广,社会稳定祥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新水平,计生基础工作成为全镇的示范村,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在我村形成风尚;六是扎实开展“文明农户”的评选活动,增强了村民的道德法律意识,尊老爱幼、环保意识,增强了全村群众参与创建文明新村意识。
    4、互联共建感受关爱温暖
    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深刻认识到是改进机关作风,服务科学发展,加强效能建设的实际行动,又切身感受到是省政协对构建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关爱与温暖。狮子岩村积极配合省政协机关,致力于“互联共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及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省政协和办公厅党组高度重视,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省政协机关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省政协机关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领导小组,召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动员和部署。办公厅领导先后两次听取工作汇报,3次到狮子岩村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三是指导和帮助村党支部加强村规范化建设。重点帮助村建立健全了以村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进一步提高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省政协机关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2次挤出5万元帮扶村购买了电脑、打印机、电视、影碟机、音响、办公桌椅等,筹资5万元建立了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站点,完善了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综合服务社等设施;四是开展扶贫帮困。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共建村生活困难的党员和20名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5、组织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加强了以村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配齐了“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在组织建设上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创先争优”、“五个基本”、“十个全覆盖”,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实用技术掊训,让每个党员掌握1-2门技术,成为致富能手,成为“双建双带”标兵;二是认真开展了党员的积分管理和“一会两票”决策制,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建立廉政文化墙。对村内重大事务公布上墙,提高工作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党员干部中无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明显增强,无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五是注重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力量,注入新鲜血液,先后发展党员3名。
    省政协工作队带着任务,带着党性,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进驻狮子岩村,吃住在村、工作入户、帮扶到人,结合自身实际,迅速建章立制规范言行,先后制订了学习、工作、生活、廉洁等方面的制度,不仅挂在墙上,更重要的是牢记在心,见诸于行动,让全村群众监督,特别是自身规定的“六不忘六不得”,即:不忘身份、不忘学习、不忘原则、不忘纪律、不忘任务、不忘安全和不得摆架子、不得搞特殊、不得添麻烦、不得滥表态、不得收礼物、不得吃请。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规矩,工作队的同志自觉执行,相互监督,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普遍称赞。
     二、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尽管三年来狮子岩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只提供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四是创业环境不佳,无法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反而是许多自然资源低价值外流等。
     三、主要体会
    三年来,狮子岩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新农办的指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体会是:
    1、领导重视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保证。自2008年来,省政协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驻狮子岩村以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狮子岩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省政协主席宋育英原九届省政协主席王生铁每年都要到房县视察指导工作,省政协办公厅、省发改委领导先后7次深入狮子岩村调研听取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县委书记张歌莺、县长沈明云两次率县直单位负责人在该村召开现场办公会,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及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代新武为组长的狮子岩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探索和建立了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合力。
    2、科学制定规划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在省政协宋育英主席和办公厅领导的关怀下,工作队和村“两委”为了有计划、有层次、有目标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对全村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摸底,组织干部群众代表到谷城、五山、仙洪试验区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参观学习。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坚持以理清发展思路为重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主体,把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富民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结合村情,细致研究,制定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村民素质,创建文明和谐新村的《狮子岩村新农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得到了省、市、县镇四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认同。根据宋主席和办公厅领导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对全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规划,使狮子岩村的新农村建设更加科学、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3、坚持以人为本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以人为本,多法并举,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实行“一会两票”,最终决定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工程。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农民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我们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发展产业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堤、坝、渠的建设;以环境整治净化美化家园为重点,完善村容村貌,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4、全民共建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全村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了进一步搞好新农村建设,把狮子岩村建成样板村,示范村,县委县政府对狮子岩村的新农村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先后多次组织县直各部门到狮子岩村召开现场办公会,落实帮扶情况,协调各部门物资资金落实情况,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5、加强项目建设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建设,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经济活力。狮子岩村具有经济基础薄弱,产业没有规模等特点,针对当地实际,工作队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发展产业,巩固农业基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狮子岩村形成了以烟叶、山羊、核桃、糯稻、茶叶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大大增强了农村建设的活力。针对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问题,我们着力改善民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通,达到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改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