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群众信赖的“当家人”——记竹溪县县河镇大路沟村党支部书记肖永林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5月20日8:17 文章编辑:耕夫
刘敬海  周林奎
    “该同志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具有宽广的胸怀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处乱不惊,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和创新意识,所任职村各项工作在全镇综合考核中位居前列。”这是竹溪县县河镇党委、政府领导对他的评价。
    “他这个人呐,实在!从来不摆架子,我们找他办事他从来都没有推过,也从来没有落空。我们村儿啊,这几年变化实在大的很,全靠他呀!”这是大路沟村老百姓对他的评价。
    他——肖永林,39岁,一位“70后”村党支部书记。
“人平1亩经济林,一户1个增收项目”
    大路沟村位于竹溪县县河镇西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其真实写照。过去全村只有一条机耕路与外界相连,由于路质较差,每年有一半的时间不能正常通行,群众全靠肩挑背驮从外界运来物资,部分农户因看不到发展的希望,无奈举家外迁。
    1996年,大路沟村村民把在外务工的肖永林选进了村两委班子,年富力强的肖永林从担任村干部的第一天起就肩负起全村老少的希望,苦了一辈子的村民不想子孙们再苦下去。
    那段时间,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吃‘螃蟹’的风险不能让村民承担,他们经不起这样折腾。”1997年,他在实地考察后,决定先在自家田地小范围试种茶叶树。由于方法得当,1999年的秋茶为他带来利润1500余元。看到这行“有赚头”,村里有十多户农民跟着肖永林利用夏季农闲时节,发展茶叶基地100亩。自此,茶叶成为该村的增收产业,如今茶叶总面积已达到1000亩。但随着全县茶叶龙头企业的壮大,茶叶市场迅速被龙头企业占领,大路沟村茶叶发展一度陷入窘境。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肖永林决定走茶农一家人、产业一条链的路子。先后投入20余万,把现有茶园建设成优质高效茶园,把广大茶农零散茶园集并管理,共同销售,减少茶农风险,力求达到集体、农户双赢的可喜局面。同时坚持走“企业带基地带农户”之路,采取与县河中心茶场联营的机制,实现了茶叶产业管护、加工、销售一条龙。新路子一经实施就取得良好成效,每年为每家农户增加收入500多元。
    忧患意识是“70后”的特点。“光靠茶叶产业搞发展风险性很大,万一市场有变化,全村老百姓的心都得悬起来。”肖永林时常这样对其他村主职干部说。
    在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后,他决定再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发展特色养殖业,紧抓县河镇冯家湾电站建设的机遇,利用库区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目前,该村已经建成小龙虾养殖基地5亩,1000头的生猪养殖基地一个,茶园养鸡场两处10000余只。第二件事是发展高效经济林,狠抓林权改革机遇,完成3000亩木瓜基地建设,其未来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初步估算将为农户人平增加经济收入600元。最后一件事是大兴劳务经济,他亲自带领农民工跑劳务市场,下河南、到广州,引导农村富余劳力有序流动,年输出劳力400人左右。
    如今,大路沟村各项产业全面开花,基本实现“人平1亩经济林,一户1个增收项目”的目标。
“屋内现代化,屋外标准化”
    这几年,在肖永林的带领下,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强起来了。经历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期,大路沟人开始有了提高生活质量的想法。
    “城里人用的是液化气”,“小区内还有绿化设施”……
    村民大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肖永林全记在了心里。
    2007年,20公里通村到院水泥路全部硬化通车;按照“一建三改”的标准对厨房、厕所、猪圈等设施改造完成160户。2008年,借助“百里长廊”建设的东风,掀起村庄绿化高潮:栽植竹子11400株、马尾松1800株、木瓜3000株、香橼2120株、爬山虎2180株、紫薇660株、女贞和月季等花卉2300余株,实现了村内道路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同期完成184户房屋改造工程、  252户人畜饮水工程。2009年,投资40余万建成黄家垭休闲广场;新建屋前小花园220户,整治道路5公里。
    这几年,大路沟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滥石窖”变成了今天的“米粮仓”,不仅外流的21户重新回乡落户,还引来周边村及移民村43户落户该村。
“要求群众做到的事,一定要自己先做到”
    多年的基层干部经历磨练了肖永林,长期摸爬滚打的日子让他切身体会到建好支部的重要性。
    “要求群众做到的事,一定要自己先做到!”这句话刻在大路沟村每名干部、每名党员的心中。
    针对过去村两委班子“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实际,肖永林书记在班子内推行“职务与权利挂钩、责任与待遇挂钩”的双挂钩制度,细化分工,明确职责,把“过程管理”与“工作实绩”结合起来,实行“零过错”、首问责任制。
    为带领群众致富,他大力开展“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后备干部、把村后备干部培养成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党员带头致富、带头办示范样板、带领群众致富”的“三培三带”工程,先后培养了张清荣、彭依先等一大批带头致富的党员典型。
    村两委班子分工时,他总是把最重的任务分给自己,多年来,他一直负责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在工作中,他敢于坚持原则,勇于以身作则,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他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经常深入农户排查矛盾,解决问题,全村连续六年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到县以上单位上访案件。
    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身先士卒。2008年以来,县河镇先后启动了冯家湾电站和谷竹高速路建设工作,都涉及到移民拆迁安置、征地补偿,且“两项移民,两种标准”,群众很难接受,移民工作举步维艰。肖永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用他自己的话说——“睡觉都在琢磨这事”。为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他冒着烈日酷暑,带领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把说服动员工作从屋内做到屋外,从屋外做到田间地头,做到饭桌上,在短短一个星期里完成户  人谷竹高速拆迁安置任务,创造了竹溪高速拆迁的“第一速度”。妥善安置冯家湾电站  户  人的搬迁,
    村支部书记是一村之主,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但他从不借工作之机谋取个人利益。前年5月份,原村主任李文根同志要求退休,他主动到镇党委政府为其争取退休政策,落实了李文根担任小队长的2年工龄,并按要求提高了他的退休待遇。事后,李文根非常感动,在他领取退休手续时,向他悄悄塞了一个红包表示感谢,“哪天等你抱了孙子,用这钱买了酒到你家去喝吧!”他这样婉言拒绝道。对村“两委”决策的重大事项,他以身作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做到不抢先发言定调子、不压制发言堵言路、不强制拍板作决定,使村两委班子成员既当主角,又当配角,相互补充,同唱一台戏,在班子内部形成了互相支持、团结共事的和谐局面。
2001年,他当选为村主任;2005年,他被群众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肖永林一路走来,身后留下坚实的足迹,洒满群众的信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