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深山库区移民情——房县上龛乡党员干部为移民办实事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6月16日9:15 文章编辑:王俊
马金安  陈俊
    “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啊!”从范家垭村上龛桥搬到街面的梁国芝站在二层小楼上,连声感慨。在以前,他一年也难得上几回街,现在却成为集镇上的居民,这让她难掩心中的喜悦。为确保范家垭水库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上龛乡党委政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原则,真心实意服务移民,脚踏实地为移民分忧,在移民工作一线创先争优。
    刚开始动员移民,群众多有抵触情绪。刚刚张贴的宣传标语和宣传单,转身就被撕掉了;送到手的宣传单,看都不看就扔了……为转变群众的观念,该乡党员干部坚持以情动人,以实际行动感人,积极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摸清每户移民家庭的具体情况,乡党委书记李奎亲自带领工作队员登门访户,和移民拉家常、谈生活、说生产,宣传移民政策。范家垭村三组村民潘奇常年在山东打工,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余铁柱虽多次上门做工作,可是留守二老作不了主,而潘奇对余乡长的电话要么根本不接,要么接了说不了几句就强行挂掉。为了做通潘奇的工作,余乡长长途“奔袭”,风尘仆仆地赶到青岛。“亲不亲、家乡人”,当余乡长出现在潘奇面前时,这个“硬骨头”被浓浓的乡情深深地感染了,最终在拆房协议上签了字。为推动移民工作顺利开展,该乡成立了以乡机关干部、乡直单位负责人、所在村村干部为主的移民工作队,实行领导干部包3户、一般干部包2户的包保责任制。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乡进入了移民倒计时!
    移民补偿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关系到基层稳定,这个工作不容忽视,尤其是当地的移民搬迁补偿还是2008年2月份的标准,加上物价上涨较快,移民们普遍认为标准太低,与他们的预期差距太大,抵触情绪较为强烈。针对这种情况,该乡党委政府一边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一边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政策,并郑重承诺:凡涉及民政救助的人员和家庭,“只要户口不迁,民政救助绝对不减”;移民的山林只要不淹,管理权永远不变,原享受的退耕还林政策不变,新建房屋的沼气建设、改水改厕等惠农政策保持不变;移民迁出水库淹没区,乡党委政府给予移民每人每年600元的连续后扶补助协议,让移民吃下“定心丸”。
    如何使移民重建家园,安居乐业?乡党员干部把政策送到,把困难解决,把利益维护,让村民完成了向移民的角色转换,主动配合移民工作。该乡无偿提供移民宅基地每户200平方米,统一规划,自行建房,在本乡仓坪村建成“龙凤”、“惠民” 2个移民小区,并配套提供菜园2分、土地2亩,帮助未买房的移民解决建房征地问题;同时,协调解决好家庭、邻里等纠纷,尽力满足移民的合理诉求。乡纪委书记陈宗清自己也是移民,他不仅带头在第一时间搬出淹没区,而且还主动包保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两户移民,为此,一家人还闹上了矛盾。他总是耐心解释、反复动员,主动把自己买下的房子让了出去,还把自家维修房屋用的椽木檩条都送给了弟弟妹妹。接着,帮忙调菜园、办户口、请车辆……连日的操劳,使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两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握手言和,带头迁出淹没区。
    工作不负有心人,干部倾情尽力为移民办实事,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目前,该乡93户移民、416人,已签拆房协议书的有66户,已搬迁25户。欢欢乐乐的移民队伍,行进在上龛乡大山深处的纤纤羊肠路上,当地的党员干部正用真情谱写着一首首爱民、为民曲,展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时代风采。
    (实习编辑:房县榔口乡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