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移民铁匠刘弟学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6月22日9:42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6月22日讯(向继华):57岁的刘弟学在竹山县柳林乡白河村二组公路边开着一家铁匠铺,从1971年做学徒算起,至今已经抡锤打铁近40年了。
  刘弟学说:“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在村小学念完六年级就辍学在外打了两年工,他一心想学一门技术,于是又回到家乡,在铁匠铺做了3年学徒,学会了打铁的手艺。因为自己书念的少,文化程度低,只能靠苦力吃饭。”
  刘师傅的手艺是跟一位老铁匠学的,菜刀、镰刀、砍刀、铁锄、镢头等农具样样能做。他店里打的菜刀尤其出名,轻巧灵便、钢火好、耐用。粗略的算下来,每年他手上加工的菜刀都在2000把以上,周边乡亲几乎家家都用他打的菜刀,还有人特意赶来给远道的亲戚、朋友订做。他打了四十多年的铁,暂时还没碰到过不会打或打不出来的铁器,他说自己和一般铁匠最大的区别是不仅用手打铁,而且还用心打铁。只要用了心,再加上老师傅给我传授了一些关键技巧,融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还没有被难住的时候。不过,打铁想发财很难,但吃饭不成问题
  刘师傅把一把锄头“模子”放在炉膛里烧红,他指着盘踞在屋外的空气锤说,过去打铁,无论多大多厚的铁块都是两个人一锤一锤打造出来的,由于要找一个下手来打大铁锤比较难,加之自己也近60岁得人了,干不了笨重的体力活,2001年便买了一台空气锤来代替大铁锤。机器虽说笨了点,没有人那么灵活,但却省了时间和精力,也缓解了没人抡大锤之急。后来又陆续添置鼓风机、电焊机、切割机、砂轮机等,劳动强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还能做一些更复杂精细的铁器活。不过,即使有这些机械工具,但最后一道成型时,还得用小铁锤、大铁锤进行轮番锻打。
    刘师傅告诉记者:“由于建龙背湾电站,柳林人成了移民,被安置在溢水镇移民安置点,我去看了,是个好地方,比柳林强。回来后,就准备搬家了,房子已经拆了一半了。我家中有6口人,上有七十多的老妈,下有7岁的小孙子,儿子媳妇在外地打工,没挣到啥钱,家中全靠这个铁匠铺维持生活。搬到溢水镇安置点后还想重操旧业,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打铁用的1300多公斤的“空气锤”搬运难的情况已经给畜牧局的何队长反应办妥了。今天何队长又带来了龙背湾移民指挥部的好消息,指挥部领导在溢水镇给我落实了15平方米的场子,让我建铁匠铺,达成了我心愿。那里的人口是柳林的几倍,相信我的铁匠生意会越来越红火!”
    (实习编辑:房县榔口乡政府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