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扶贫互助金效益之路——竹山县城关镇高家庄村扶贫互助社建设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8月16日8:29 文章编辑:李胜蓝
柏林  袁博
    竹山县扶贫办根据竹山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开展竹房城镇带建设机制创新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竹办文[2011]16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民间资本参与竹房城镇带建设的路子,变地下钱庄为合法经营,发挥扶贫互助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把竹房城镇带沿线的城关镇高家庄村作为试点,组建了规范扶贫互助资金社,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调查发现:高家庄村扶贫互助社资金运作规范,效益明显,互助金帮助的社员获得当年增收,有的因此脱贫,扶贫互助资金的效益逐步显现,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种扶贫模式好。
    一、基本情况
    高家庄村位于竹山县城关镇东南部,北与城关镇二道坊村相临,南与刘家山村毗邻,西与深河乡接壤,东临霍河,距城关镇集镇8公里。是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十二五”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版图面积4.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点为850米,90%耕地在25到40度之间。现有耕地面积860亩,其中水田27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49户651人,劳动力327人,常年外出打工96人。村有五保户13户14人,占总人口的2.1%,低保户26户116人,占总人口的17.8%,扶贫低保户16户67人,占总人口的10.3%,扶贫户50户199人,占总人口的30.6%。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1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827元。耕牛存栏50头,生猪存栏130头,羊存栏81只,家禽6500只。全村93.8%的人口加入了新型合作医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高家庄村扶贫互助社共发展入社农户47户,贫困户入社率70%,共筹集互助资金2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社员入社缴纳资金6万元。社员借款19万元。主要投放茶叶、蔬菜、畜禽等种、养业和劳务输出等,据初步统计和到部分户核查,得到互助金扶持的农户,户户增产,项项增收,人均增收在500元以上,广大群众普遍叫好。村文书朱玲海说“扶贫互助社真好,借款快、占用费低、靠这个钱我们村的许多贫困户都赚了钱,挣了钱”。
    二、运行情况
    扶贫互助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生产项目为载体,以解决贫困户“贷款难”为突破口,激活了农村民间资本,方便了农户借款,解决了贫困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互助发展的能力,增强了群众民主自治管理意识和诚信意识,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来推动高家庄村扶贫互助社规范运行。
    一是精心组织,突出宣传发动。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及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我们始终把宣传扶贫互助社相关政策作为试点工作的突破口,通过刷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宣讲政策,培训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公开扶贫互助社方案(入社程序、借款程序、资金占用费率等),使广大入社社员政策明、思想通,入社积极性较高。
    二是审慎布点,突出产业发展。在试点的确定上,特别注重示范性、带动性和可实施性。尤其在确定试点时首先考虑该村的产业现状,优先确定产业基础较好的村为试点村。同时,充分考虑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强不强、事业心强不强等因素。高家庄村靠近城郊,山场面积大,养殖、蔬菜等产业市场前景很好。同时以村书记黄治斌为班长的村支两委深得群众信赖和拥护。
    三是加强引导、突出扶持对象。贫困村互助资金是以财政扶贫资金铺底为主、农户自愿筹资入社为辅,其资金性质就是扶贫,用以扶持贫困村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具有鲜明的扶贫性。高家庄村对贫困户实行免交或少交互助金,为他们直接发放《社员证》,让贫困农户直接入社,分期分批享受借款。贫困户占入社总数的70%,体现了扶贫互助社扶贫的性质。社员朱群入股1万元,借款3万元,重点发展茶叶产业,预计两年后年收入将达到10万元。社员黄隆明入股2千元,借款1万元,发展土杂鸡养殖,当年收入突破2.5万元。
    互助资金的有效发放,加快了一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促使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是建章立制,突出规范运作。高家庄村制定了完备的村级《扶贫互助社章程》及其相关配套制度,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聘请了财务管理人员,统一了互助资金的借款申请、项目审查、资金审批、资金回收等完备的运行流程。扶贫互助合作社基础设施完好,达到了“六有”,即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办公桌椅、有档案柜、有保险柜、有电脑等设施,提升了工作手段,增强了服务能力,有效保证了贫困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的规范运作。同时,加强了监督管理,县扶贫办和财政局对高家庄村的借款资金进行了检查,主要检查借款对象是否超越“五个限制”(社员只限于本村,配额只限于贫困户,借款只限于入社成员,借款额度实行小额短期限制,限制不讲信用农户再次贷款的间隔时间)和是否有高息揽收股金的问题,努力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是创新方式,突出扶贫效益。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注重创新方式,灵活运行。主要落实好三个结合:一是贫困互助资金、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互助资金增效的三赢格局;二是帮扶贫困群体,实现互助资金借款与结对帮扶有机结合。动员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干部、农村经纪人、个体经营大户等为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提供“五户联保”,带领贫困户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项目,统一产品销售,实现了帮带扶贫;三是将扶贫资金、农户入社资金、社会资金进行了融合,放大了互助资金的扶持效益。特别是由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经营的大户与基地贫困户联保互助,实施产业扶贫,极大地增强了互助资金的发展后劲。扶贫互助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兼顾贫困劳动力转移、商贸、大病救助,不断扩大扶贫互助资金的覆盖面,提升扶贫效益。
    三、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量偏小,满足不了社员发展项目的要求。一个村财政扶持资金是扶持15万元,社员自筹1-2万元,社员要借的人多,需求量大,有点杯水车薪;二是政策宣传有待深入。由于资金投放有限,借款的人多。存在有部分社员已缴纳入社费却借不到钱的问题,导致部分群众对互助组织持观望态度,出现了入社率比较低的情况。三是资金监管有一定难度,卡的过严存在着资金借不出去,不能方便群众发挥效益。不严又怕资金放出去收不回来,乡镇党委、政府、财政所资金监管压力大。
实践证明:扶贫互助合作社是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有三大优势:一、它是扶贫到户的有效形式,符合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的根本方针;二、它是重点支持的是产业发展,增强了扶贫造血功能;三、它是它能长期发挥效益,增强入社社员创业的希望和信心。
为确保我县扶贫互助工作良性规范运行,最大限度发挥其扶贫性,提升扶贫效益,最大程度的服务竹房城镇带建设。下一阶段我们将抓好以下几点。
    1、扩面(扩大覆盖面),增加社员总量,增加村数。扶贫互助社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种全新的扶贫到户有效方式,基层干部和群众从认知、接受到积极参与尚需时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宣传发动,确保现有的试点村社员入社率达到70%。同时在今年实施的竹房城镇带沿线的11个重点村当中,在选择确定试点3个村。
    2、扩资(扩大基金规模),拓宽基金渠道。基金规模小,覆盖面自然就窄,支持社员增收力度自然就小,不能充分体现扶贫互助社的扶贫效益。我们将在试点村当中,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员接受各界捐赠,扩大基金规模。
    3、提高基金运行速度,确保使用效益。从检查情况看,试点村基金借款期限一般为一年。基金占用周期较长,互助效果较差。我们将通过制定更加完善的借款申请、项目审查、借款周期、资金审批、资金回收等的规章制度,加快基金运行速度,提升基金使用效益。
    4、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规范运行。我们将联合财政充分依靠乡镇财政所和互助社监事会,按照互助社章程、互助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互助资金实施方案,经常检查、定期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扶贫互助社良性规范运行。
                                           (作者単位:竹山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