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今日船舱别样红——竹山县溢水镇船舱村整村推进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8月16日8:31 文章编辑:李胜蓝
王仁义  袁  博
    溢水镇船舱村是竹山县典型的贫困村,被确定为“十二五”扶贫开发首批实施的整村推进重点村。全村12.6平方公里, 6个村民小组,204户874人(其中贫困人口540人)。大部分居住在半高山和沟岔中。区位上的“死角”,投入上的“遗忘角”,加之潘口水电站“停建令”使这里雪上加霜。到2010年全村只有一栋砖房,老百姓主要靠种粮养家糊口。
    2011年,船舱村被确定为“十二五”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使苦怕了的“船舱人”猛然间看到了希望。村民自发地找到村支部书记就“生计”和发展问题“说长道短”。
 
破发展之难
 
    穷则思变。村委会一班人肩负重托,带着问题组织“明白人”全面摸底,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建起了一份户、自然村、中心院落“有什么、没什么,差什么、差多少,建什么、怎么建,投多少、补多少”等方面 的“明白账”。在此基础上,召开群众大会查原因,找根源,选项目,定规划,选择工作突破口,最终把全村人的思想统一到“集中精力建成一个主导产业”的思路上。并形成了一个由群众筛选、大家认同的船舱村“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和实施方案。即建设1000亩茶叶基地、扶贫搬迁53户、修通入院到户公路、彻底解决饮水困难、全面维修破旧住房。力争实现“人人有项目,户户自来水,家家建沼气,住房安全,道路相通”的目标。规划一经公布,老百姓拍手称赞。他们说“我们这儿山场广,地力强,年年爬起来“望天收”,根源就在没有一个好产业,今年种这明年种那,反反复复,永远也富不起来。这次确定的这个规划规划好就好在定下了发展产业的“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
 
夯脱贫之基
 
    说干就干,“船舱人”铆足了劲。种茶叶,套花生,铺水管,建水池,他们致力打造花生产业和茶叶产业专业村。年初以来,全村干部群众累计完成花生、茶叶基地1500亩,新修茶园作业道750余米、灌溉沟渠1000余米、蓄水池20处。利用广阔山场资源,扶持发展了牛、羊、猪养殖大户12户,新修入院水泥路500余米,接通断头路,形成村内小循环。完成境内10公里环库路路肩建设,保障了群众出行通畅和安全。同时,按照“治水强基础,引水保人畜,供水兴产业”的发展思路,扩建了村集中供水设施,维修堰渠600余米,铺管道2100米,解决了全村人饮水困难。借助对口帮扶单位的力量建起了标准化1+9模式便民服务中心,购置了全套办公设备,使党员群众开展活动有了固定场所。对船舱移民小学进行了全面修缮,稳住了教师队伍和教学点,解决了苦桃河流域3个村80余名学生上学难题和所有家长的后顾之忧。在加强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镇村两级组织专班,结合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对71户阴暗潮湿、墙壁漏风、屋顶漏雨农房进行了统一维修和改造,已对20户居住在高山和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户实施了扶贫搬迁。
    与此同时,组织动员145户群众进行房屋亮化和以沼气池建设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稳步推进“庭院净化、美化。厕圈标准化、院落整洁化”工程,广大群众由衷地感叹:“多年梦寐以求的事情,不到一年就集中实现了。”
 
筑兴旺之路
 
    基地建成了,基础条件也有了一定改善,怎样持续发挥作用,发挥更大效益,村委会一班人进行了深入谋划。首先是解决茶叶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村上用公开竞标的方式选定有能力的人租赁承包茶园、新建茶叶加工厂,从根本上解决分户分散粗放经营茶园见效慢、效益低等诸多问题。为了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村会委对所有项目实施,坚持阳光操作,定期公布项目资金、物资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监督,让群众舒心、放心。另一方面完善“中心户长”制度,组建各种理事会、项目实施协会,让广大群众全程参与项目选择、敲定和实施,增强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更多地凝聚人心。
    整村推进的强力实施,船舱村正在发生悄然渐变:收入有稳定增长的产业支撑、生产有科技示范户具体指导、居家有宽敞明亮卫生环境、出门有四通八达水泥路、通信有手机电话保障、娱乐有电视电脑、家家接通自来水。一个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扶贫开发新农村正在这里“落户”。村党支部书记唐久祥说:“我们船舱村地处偏远,各方面基础都很差,今年我们抓住了机遇,拼尽了全力干成了多年想干没干也没钱干的事。虽然人累点但心里舒服,老百姓也十分满意”。
                                                       (作者単位:竹山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