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大产业带动大发展——竹山县秦古镇西庄村整村推进产业发展纪实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8月16日9:1 文章编辑:李胜蓝
王仁义  方  丽
 
    竹山县秦古镇西庄村总面积9000亩,耕地面积1884亩,其中水田748亩。辖7个村民小组,565户,2123人。现有贫困人口267户870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8元。由于村内特殊地理环境,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农业生产结构单一,被列入“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之一。
    2011年,秦古镇党委、政府按照扶贫开发的新要求,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实行区域化布局、高标准建园、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大力推广无性系茶叶种植,成为全县“十二五”扶贫开发首批整村推进重点村的“领头雁”,实现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良好开局。
 
思路决定出路
 
    为了抓住新一轮扶贫开发大好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专班,从深挖贫困病根入手,组织西庄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外地学习扶贫开发经验,然后结合实际对照比较,查穷源,找穷因,剖析制约经济发展的症结,引导广大群众为脱贫解困出谋划策、献计献力,使群众知道西庄村缺什么、明白“西庄人”穷在哪儿,从而形成开发式扶贫的工作共识。经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充分酝酿,确立了以“土地流转、集约经营”为基本方式,以“长抓无性系茶叶为主导,短抓套种花生和露地蔬菜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决定用两年时间新建无性系茶叶基地500亩,高标准改造升级老茶园500亩,完成茶叶基地配水设施及作业道建设,新建现代露地蔬菜500亩,新修通组水泥路3条4公里,复修整治山塘8口,配套堰渠5000米,河道综合治理2000米,改造房屋50户、扶贫搬迁33户,新建“1+9”新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公楼一栋。初步实现“致富有园,活动有场,住房安全,设施配套,道路相通”的目标。
 
主导定位先导
 
    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水资源、交通等各方面条件,结合农民生产基础,最终将无性系茶叶基地建设项目选在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条件适宜、水源充沛、地势平坦,群众有一定种植茶叶经验的五组郑家院实施,并确定以茶叶生产为主导,以蔬菜、花生发展为辅翼,创新生产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
    一是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发展无性系茶叶是见效快,收益高的高效产业,但发展条件要求高,难度大。实际推进中必须实行土地流转,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模式;必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高标准产业基地;必须规范种植技术,打破粗放经营方式。为此,经过公开“竞标”把173户530亩大田平地整体租赁给陆波、杨军、华荣国等7个大户经营,用大户能人组织和带动贫困户发展茶叶产业,彻底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也干不好以及无法形成产业规模等瓶颈问题,从而为无性系茶园建设、市场开拓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观光式设计,高标准建园。始终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高效农业、生态茶叶”为中心,按照观光式农业设计,实行“园树、园路、园渠、沼池”综合配套,达到涝能排,旱能灌,农家肥能进园的要求,整个园地全部进行深翻平整,变小快为大块,灌排水渠渠渠相通。目前已累计完成土地平整530亩、沟渠开挖6800米、河堤夯筑800米、作业道900米、机耕路1100米、河道清理1200米,栽植四季桂绿化树240株,套种地膜花生120亩、豆杂380亩。
    三是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通过目标化管理、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镇政府成立了西庄村无性系茶叶基地建设指挥部,抽调15名干部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把茶叶产业发展纳入政府的年度目标管理。同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方法,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组村民郑世全是典型的贫困户,常年靠种粮糊口。今年,西庄村实施无性系茶叶建设,他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土地流转。目前承包的20多亩无性系茶园长势喜人,成为西庄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改善加快改变
 
    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西庄人”摆脱贫困的信心,他们迅速开始了生活条件的改善。借助农业、交通、水利、国土等相关项目资金的支持,“西庄人”推梯田、修水渠、建公路、盖新房、建沼气、通自来水……迸发出惊人的热情和干劲。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村级组织、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截止7月初,西庄村累计投入资金320万元,完成无性系茶叶基地建设的土地平整、沟渠配套、作业道路、花生套种、林木绿化等基础工作。硬化了4公里通组水入院水泥路;完成了2000米河道治理的护脚岸、护坡、堤顶路建设和1800米的渠道复修工程。一组甘家湾以往村民出行,只有一条“晴通,雨不通”的土路,晴好天气“三轮车”进出也要个把小时。今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民把打通出口路作为首选项目,全村群众全程参与,目前该组3个自然村,40多户130多名群众出门一脚清,进出不沾泥,连到菜园摘菜都走“洋路”。6组村民杨中才,做梦也没想到,去年还住在 “与世隔绝”的穷山沟,今年的扶贫搬迁,他住到了公路主干道边上的“小洋楼“,白屋瓦,坡屋顶,马头墙,看上了数字电视,用上了沼气池,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今的西庄村,产业调优了,基础变强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社会发展和谐了,处处呈现出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者単位:竹山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