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央视《探索发现》1月2日21时首播诗祖尹吉甫故里房县《诗经溯源》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2年1月1日8:6 文章编辑:胜蓝
     十网1月日讯(李胜男):湖北省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接到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编导陈方平同志电话:“由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与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联合摄制的尹吉甫故里房县《诗经溯源》节目,将于2012年1月2日21时10分在央视CCTV—10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湖北十堰市房县《诗经溯源》节目,节目时间长达35分26秒。次日01时14分;16时55分重播,为新年推出的一批最新重点原创纪录片之首。”央视9频道、外语频道等也将陆续播出。
    “尹吉甫故里” 2011年10月被评为十堰市城市形象名片,该片的播出在全国宣传十堰市文化品牌力度之大,尤其是在宣传我国优秀传统诗经文化上是前所未有,是大快人心之喜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堪称‘五经’、‘ 四书’之首,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对我国2800多年来的文学和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周太师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大诗人。尹吉甫‘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他奉周宣王之命,率军北伐猃狁,南征荆蛮,驻守淮夷,辅佐‘宣王中兴’。他是《诗经》的采风者、编篡者,亦是被歌颂者,《诗经》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都人士》等名篇为尹吉甫所作,房县是《诗经》周南、召南的交汇地,《诗经》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尹吉甫,房陵人(现湖北省十堰市所辖房县),仕于周朝,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其子伯奇的故事传说于四川泸州,尹吉甫食邑于房,卒葬于房,房县有许多尹吉甫的文物遗迹和民间故事,《诗经》相关民歌至今在千里房县深山传唱。”
    2011年8月,央视摄制组陈方平编导一行,顶酷暑,不辞劳苦,翻山越岭,先后深入到房县榔口乡尹吉甫宗庙、青峰镇森林垭尹吉甫文物碑拍摄,还到门古寺镇民歌堂以及大山白云深处、汉江第一大支流堵河源头的房县九道乡等探访《诗经》民歌,再现《诗经• 关雎》 、《诗经•伐檀》情景,反映西周时民间采诗、周太师尹吉甫编撰《诗经》、古房陵人在乡野水畔唱《诗经》民歌等相关场景。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 而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是三十年磨一剑。据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十匽市非物资文化遗产专家组专家、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介绍:“多年来,在省市县领导的重视和国家及省市有关专家的关怀支持下,从1980年开始关注尹吉甫与诗经文化,搜集尹吉甫相关资料,1997年随同新华社湖北分社老社长徐士杰采风诗经尹吉甫文化;2003年慕访十堰市群艺馆老馆长、研究员徐树棠,听取了关于1981年郧阳地区(原十堰市)挖整民间文化时在房县发现民间歌师传唱千古诗经相关民歌之探讨,并将诗经相关民歌收录入《郧阳地区民歌集成一书》;2004年11月18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专家、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鄢维新深入房县亲切关怀指导房陵文化挖整工作,极大推动房陵文化工作;2006年国庆期间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李月红、2009年国庆期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玉德、姚伟钧博导,北京大学陈连山副教授2010年、2011年带北大学生将房县门古寺镇作为民间文化实习基地;2010年中国诗经学会夏传才会长、博士导高度重视房县诗经尹吉甫文化,率全国100多名诗经文化研究专家亲临房县召开诗经文化研讨会。以及十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彦文、副主席李相斌,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陈吉炎教授、杨兴炳、胡继南等有关专家、学者多次到房县考察尹吉甫与西周《诗经》文化及其尹吉甫传说故事,并同房县杨才德、张华田、张兴成、陆龙权、张先忠、陈伯钧、邓发顶、胡元炳、尹维鹏、刘大斌、蒋学武等人搜集挖整尹吉甫有关文字资料100多万字、录音带20多盘、数码录音100多MB及录像带20多盘,拍摄照片资料10000多张,挖整尹吉甫在房县传说故亊50多个,收集诗经相关民歌30多首。尤其是近几年来,先后专程到四川泸州、河北沧州南皮县、山西平遥实地考察,从书海中查阅有关史志及相关书籍,撰写了30多万字的相关文章,研究表明:西周太师尹吉甫,兮伯吉父仕西周 ,征战于山西平遥,传说于四川泸州、河北沧州南皮县 ,故里湖北房县,食邑房,卒葬于房县。
    据房县政协委员、门古寺镇民歌协会会长张兴成介绍:“我自1985年,经过20多年的挖整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资料。2004年6月,袁正洪给我打电话充分肯定我的民歌挖整工作,并建议我注重挖整诗经相关民歌。2004年8月,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和省市民俗民间文化专家的支持下,房县全面开展民间文化普查,全县搜集到民间歌谣12000首、民间故事8500多篇、民间戏曲800出、古唱本100册、手抄民歌本12000本。初步统计,全县会唱民歌5万人,会讲民间故事6.5万人、能唱1000首民歌的歌手250人,能唱300首以上民歌的歌手有7000多人。自2006年开始,门古寺镇先后建立了胡家街等6个‘民歌堂’。 2004年11月16日,新华社记者袁志国和通讯员袁源报道了“《诗经》民歌湖北房县仍在传唱”,许多新闻媒体纷纷转载,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房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文化馆员杨才德介绍说,他在1982年挖整房县民歌时,在九道乡发现农民杨家管会唱民歌《年年难为姐做鞋》,其歌词是:“关关雎鸠(哎)一双鞋(哟),在河之洲送(哦)起来(咿哟),窈窕淑女(哟)难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该,(我)年年难为姐(哟)做鞋(咿哟)。”当时在编辑《房县民歌集》时,由于受当时思想的束缚,有些此类民歌就没有被收录进去。记者到房县榔口乡白渔村尹吉甫庙(宝堂寺)前采访时,居住在这里的80岁的老人陈道兵也会唱《诗经》中《关雎》民歌。 在房县,人们还用《诗经》里的《蓼莪》民歌来哀悼已去世的父母。居住在门古寺镇门古村一组80岁的退休教师王天朋说,在自己小时候,家里的长辈过世,晚辈们就会请两名《诗经》童子念“蓼莪”一文作为祭文,以表示对父母生育自己、不辞千辛万苦养育之恩的怀念、哀悼之意。
    自2004年起,诗祖尹吉甫故里房县县委、政府领导一届又一届十分重视诗经尹吉甫文化,将民歌挖掘与保护工作纳入工作议程,于2010年8月6日至8日,成功召开了“(房县)诗经文化节暨中国诗经学会房县诗经文化研讨会”,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撤贝宁李冰主持这场以诗经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演出, 12000多人咏诵《诗经》精彩篇章,气势恢弘,盛况空前,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吟诵诗活动,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开中国诗经文化旅游节之先河,使千里房县呈现一派“吉甫故里诗经热,房陵人歌动地诗” 的动人景象。为了更好的传承诗经尹吉甫文化,培养尹吉甫传说及诗经歌曲传承人,房县县委县政府还对民间工作者队伍进行定期培训,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开展诗经文化进校园、进机关活动,将诗经文化与学科教育、德育、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并将优秀民歌的相关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房县正招商引资兴建总投资5亿多元的诗经尹吉甫文化园,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等重视下正规划维修榔口乡万峰山尹吉甫宗庙,着力打造诗经尹吉甫文化成为房县一张品牌,让诗经尹吉甫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充满激情的观看了《诗经溯源》的样片,非常高兴的说:“这次拍摄在《诗经》宣传上是空前的,专题片高清晰,效果好,专题片中引用大量的素材,充分证明了西周太师尹吉甫是房陵人。《诗经溯源》专题片不仅对学习研究《诗经》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诗经》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