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竹山县畜牧业挑起农民增收大梁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2年2月20日9:6 文章编辑:胜蓝
    十堰网2月20日讯(陈昌荣):昨日,记者从竹山县畜牧局获悉:其组织实施一头紧扣城市“菜蓝子”,一头情系农民“钱袋子”的养殖业快速致富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去年该县涌现出611家规模养殖大户和一大批养殖专业村,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达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1400元,在全市畜牧业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并获得省畜牧局的表彰。
    三轮齐转紧扣城市“菜蓝子”。该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全省重点山区贫困县之一,多数农民处于温饱水平,很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兴办工厂,干大事业,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建设新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县委、县政府领导立足县情,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城市消费与农民增收的结合点,把大力发展投入省、周期短、与农民利益最为直接的养殖业,作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工作。打破过去靠贷款兴办养殖场的做法,坚持集体、个体和股份制三轮齐动,依靠生猪等产业合作社和各养殖产业协会等形式发展规模养殖业。各重点乡镇和专业村都成立了生猪产业合作社和生猪产业协会,如今,全县36家生猪合作社已实现了统一种猪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饲养模式,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生猪运销、屠宰加工等服务。
    四措并举情系农民“钱袋子”。在实施过程中,该县按照“稳猪调结构,品改保质量,增收奔小康”的总体思路,采取“政策激励、产业嫁接、能人带动、对口帮扶”等4项措施,着力扶持养殖示范户和专业户,一家一户地落实优惠政策,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困难。去年,县金融和财政部门已投放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600多家养殖大户,促其抓改良,上规模。一些农户利用过去经商、办企业积攒的钱发展养殖业,形成产业互补,风险共担,同步发展,旱涝保收的良好局面。同时,重视能人带动,典型引路,抓点带面,形成规模优势。城关镇桥儿沟村龙德雄等18户农民去年投资20多万元,创办家庭养猪场,当年出栏商品猪800多头,创产值200多万元,获纯利85万元。该县抓住这一典型,大力推广,全县迅速掀起畜牧业规模养殖高潮。到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62.4万头,出栏32.4万头,同比增长分别为27%和33%、牛、羊、禽饲养量也成倍增长。在示范户和规模养殖企业的带动下,涌现出城关镇桥儿沟、溢水镇五房沟、深河乡红庙等一大批养猪养鸡专业村。
    为了让养殖户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该县在服务和引导上狠下功夫。县畜牧局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每个干部抓好一个示范项目,挂钩一个重点户,负责一个生产片的技术咨询的指导工作,推广一项养殖科技成果。粮食、农业等部门组建服务队伍,做好饲料加工、储运、供应和产品销售工作,在当前饲养产品与饲料价格不够稳定的情况下,该县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对比算帐的办法,引导群众发展立体养殖,提高综合效益。
    据悉,今年该县仍将坚持稳猪提质量、大力调结构、发展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突出“一主四大”工作目标,抓好草食牲畜、优质家禽、畜牧业产业化等工作,争创全省畜牧示范县,争取全县畜牧业产值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6.1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