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林之缘的嬗变——记竹溪县双竹林场总支部书记、场长周本庚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2年3月12日7:55 文章编辑:胜蓝
苏光菊、刘春玲
    十堰网3月12日讯: 座落在湖北省竹溪县东部,经营面积11.5万亩,始建于1958年的国营竹溪县双竹林场,是竹溪县最早建场的林场之一。双竹林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经历了54个风风雨雨,一代代的双竹人在他们熟悉的土地上辛苦耕耘,植树造林。林场是一年一个新变化,逐渐从“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困境中破茧而出,实行老树发新枝的嬗变。特别是近几年来,林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擎生态保护,林场增“被”,林农增“票”的发展旌旗,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跨跃式发展。这一切变化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现任竹溪县双竹林场总支部书记、场长周本庚。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对林有着很深感情的人,他从小就热爱林业,与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本民情笔记   写下万民意愿
    在大家心目中,周场长刚开始来双竹林场的时候,怀中总是揣着一本写着密密麻麻字的笔记本。2008年县林业局一纸调令把他从竹溪县地方岱王沟林场场长调任省国有竹溪县双竹林场场长。一下子从一地方小林场调任省国有大场,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堆堆难题一道道坎,他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双竹林场是竹溪县最早成立的一个省国有林场,干部职工有近150名左右,是岱王沟林场职工人数的近5倍之多。他刚开始来的时候,面对干部职工工资不能发放,林场拖欠职工工资达半年以上,上门讨债的人络绎不绝,到上级部门上访的人是一茬接一茬。他在没有来之前,早就听别人说过,“双竹林场最不好管,人多心杂,拉帮结派,人员复杂,离城又近,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上级主管部门都没有折。”他面对这些,没有气馁,没有妥协。他完全可以“新官不理旧帐”,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把讨债人、上访人员接到自己办公室与他们交心谈心,给他们吃下“定心丸”,化解他们心结。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且看他如何烧这三把火的,他上任之后,不是去烧“三把火”,而是手拿一本笔记,穿上“工作服”,深入到千家万户开展走访调查,进农户,了民情。凡林农户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他总是认真听,仔细地记,生怕漏掉一户人,听错一句话。不理解人还认为,他在做样子,装摆架子。他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林场所管辖下的六个分场 10个行政村596户2278人,笔记本都用去了五本。596户,每一家的基本情况,他都有一本帐。从家庭基本情况到经济收入实际困难,叫什么名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动,明明白白,只要他看见了,都想得起,叫得出,林场职工和林农送给他一个绰号叫“好记星”。在调查走访中,他调查的重点对象是那些上访户、特困户,针对上访户,他积极化解积怨,消除困惑,给他们讲道理,打比方,攀亲戚;针对特困户,他总是想千方设百计济扶帮扶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走出困境。在他的感召下,林场干部职工自觉形成一种亲农爱民风气,几年来,林场形成一种传统,那就是林场干部职工经常性开展“进农家门、吃农家饭、说农家话、做农家事”活动,亲民、爱民、善民,与老百姓融为一家。老百姓看到他才上任,不摆官架子,不搞官场哪一套,是一个能让老百姓说事,讲理的人,只要哪家有什么烦心事,麻烦事,都想找他唠一唠,嗑一嗑。大家都认同他是一个能想事、办事、做成事的好场长,老百姓看到了致富的曝光,林场干部职工看到了林场兴旺发达的希望。哪些多年上访的老上访户也开始扭转了对林场的看法,不再去找上级部门解决问题,而是有事找场长,安心在家务农兴林。针对林场干部职工人心涣散,工作散慢的情况,他通过调查研究制定有利林场管理、稳定、发展的场规场纪,他带头严格的执行场规场纪,干部职工人心收拢了,工作作风和职工精神面貌有了彻底改变,拉帮结派,打牌闲散的人没有了,林场处处呈现出一片劳碌繁忙、欣欣向荣的景象,仅仅几个月时间,只要到过双竹林场的人们都在说,“林场变了,林场变化太大了。”
                     两双汉中胶鞋   踏遍千山万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双竹林场的山山沟沟,千万条林间小路,到处都留下了周本庚场长的脚印和他洒下的汗水。为了尽快地绿化荒山,让林农快速致富,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实行村村通水、通路、通信号,他每年至少要穿破两双汉中牌胶鞋。别人看到他下队进村入时,身穿迷彩服,脚穿一双汉中牌胶鞋,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农民。双竹林场经营总面积11.5万亩,下设六个分场,周边与七个乡镇毗邻,林场界边是插花式的分布,活立木蓄积量达5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9%,林木资产过亿元,山场资源丰富,是典型的端着“金碗”讨饭吃的林场。穷则思变,林场老一辈的人都认准了个理“靠山还得吃山”。周本庚场长边行走在山上边在想,“为什么?林场有着这么大的山场,这么多的森林资源,可是为什么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益来呢?怎么去靠山吃山呢?”这一切的一切都困绕着这个七尺汉子。他为此带着林场领导班子成员、分场场长、林场社会事务性管理人员、林场技术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一道,开始一个一个分场的转,钻深山老林,到最远的农家去,爬最高的山,在山上一呆就是一天,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啃方便面。一天下来,汗都要流几斤,脚上水泡都要长几个,手上、脸上都要挂几道“彩”,通过调查走访,他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接着,他就组织召开一次次的场委会、职工大会、村民大会,商讨“靠山怎么去吃山”的兴场富民之路。山上的树是不能再动一根了,他提出了“生态立场,资源活场,兴山富民”十二字兴场富民的蓝图,他亲自动手执笔编制林场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确定林场奋斗目标。
     在他的办公室里,在屋子墙脚处总是会看到一双汉中牌防滑牌胶鞋,在挂衣架上的一套迷彩服,这便是他经常下队的“工作服”。双竹林场山情、林情、人情复杂,流动人口流动性大,稍不注意,便会引发森林火灾。那是在2011年2月(阴历腊月三十的晚上),狮子垭分场西沟由于祭祖发生一次火警。他一接到通知后,立即穿上工作服,喊上同事们,投身到火灾现场,组织义务扑火队员,由于组织及时,周场长指挥得当,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因此这些年以来大山有了他的忠诚守护,才能得到安宁。
                 三效雏形初显   方见绿能生金

     山还是哪座山,可山上的树在变密变多变粗变大。双竹林场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发展变化,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堡垒,率先在全县林业系统实行了社会、生态、经济三效综合平衡发展的雏形,林场的综合实力不断在攀升。他认准了一个理,那就是,“紧紧抓住生态建设这一根主线,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重增效的发展模式,真抓实干谋发展。”林场先后建设了3000亩高效茶园基地;实施了8.4万亩的天然林森林资源保护工程;营造了 6218.6亩的退耕还林工程;封育了5.12万亩的封山育林工程;改造低产低效林6988亩;培植杜仲基地1500亩;引进韩国柚子培植柚子基地2000亩;实施了9.94万亩的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在实行山上增绿,林农手中增票子的同时,还不断地完善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先后新修了59公里的林区公路;硬化了9.5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150 户650人的人畜饮水工程;改造农村危旧房屋35户;投资100余万元新建了三个分场场房。鼓励林农开展林下种养殖业的发展。先后有250户林农靠种植茶叶、魔芋、小药材、土鸡等农林特产业,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社会、生态、经济三重效益,渐渐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林场从一个老场逐渐转变成一个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生态型林场,实行了跨越式发展。一个山青、水秀、人富的美好家园翌立在我们的目前。谈到今后林场的发展之路时,周本庚说,“我们将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积极倡导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打造中国绿谷,建设生态大县’为目标,走‘生态保护、资源强场、特色富场’兴山富林之路。在‘十二五’规划之年,尽快实行‘双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