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深入诗祖尹吉甫故里房县门古寺镇采风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2年6月25日9:50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6月25日讯(袁源、任娟、张兴成、贾学华):6月23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副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率领北大中文系学生一行37人深入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房县门古寺镇实习采风民俗民间文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四书五经”之首,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被歌颂者,他就是中华诗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哲学家、2800多年前辅佐周宣王,被赞颂为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颂,穆如清风”的西周太师尹吉甫。尹吉甫是《诗经》中已知姓名少有的作者,是《诗经》的釆风者、编撰者,亦是被歌颂者。《诗经》中有《崧高》、《烝民》、《六月》、《韩奕》、《江汉》、《都人士》等篇是尹吉甫所作。十堰市会、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经多年深入研究:尹吉甫房陵人,故里房、食邑房、卒葬于房。房县是《诗经》“二南”交汇地,是诗经民歌的发源地之一,《诗经》中的相关民歌至今仍在千里房县传唱,门古寺镇民间歌师胡元炳、邓发顶等不少民间老歌诗会唱《诗经》中的相关民歌。门古寺镇民俗民文化十分深厚,被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湖北省民歌之乡。
    2004年10月上旬,十堰市委政策研究室正县级政策研究员袁正洪,到房县现门古寺镇采访中,在镇干部张兴成、草池村村干部谢祥林陪同下,发现草池村民歌师邓发鼎、胡家街村民歌王胡元炳等会唱《诗经》相关民歌,邓发鼎不仅会唱,还会用唢喇吹奏古民调。此前,1974年至1980年袁正洪在房县工作时曾多次到房县门古区(现门古寺镇)狮子岩、月日湾、叶家河等采风民俗民间文化,留下门古寺镇是民间歌乡、戏窝子的深刻印象。尤其是张兴成坚持20多年挖整2000多首民歌,成 “深山闺秀”。 袁正洪为之感动,着力要将门古民歌当“民俗民间文化工程” 来抓。2004年11月18日,省文联副主席李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鄢维新、十堰帀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彦文、副主席李相斌等考察房陵文化,袁正洪、袁源随同釆访。省市民协对门古寺镇民歌给予了高度评价。2006年10月1日,国庆节期间,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陪同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李月红等一行,先后到房县榔口乡(现尹吉甫镇)诗祖尹吉甫宗庙、门古寺镇等考察,特题词:“走进房县,走进民歌的海洋。”2008年、2009年,袁正洪向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汇报,盼望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到房县门古寺镇采风。陈连山主任很重视,于2009年7月到房县门古寺镇察。2010年7月风,受到门古寺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民间歌手们敲锣打鼓迎接。陈连山主任欣然提诗:“陈诗万首观民风,千里房陵新有成,欲解民歌其中味,不到门古不知经。”2010年7月13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房县门古寺镇举行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实习基地”授牌仪式。陈连山主任高度称赞:“门古寺镇民间文化积淀深厚,传统的民间文化保存完整。特别是诗经民歌、长篇叙事歌等,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门古寺镇党委书记、镇长代新武介绍,全镇共有18个村,102个组,7220户,31371人,方圆400平方公里,有80多套锣鼓唢呐民间乐器,有民间艺人、民歌手5000余人,能唱千余首民歌的120多人,能讲100个故事以上的有150多人,能吹30多个以上调子的唢呐手30多人,是湖北省享有盛名的民歌之乡。
    门古寺镇历史悠久,民间文化底蕴深厚,2005年被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文化之乡称号,2006年被十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歌之乡称号, 2011年8月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文化生态保护区,此次实习采风是第次来到该镇。在采风期间,门古民歌协会将全力配合,积极召集歌手参与,派出所全程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卫生院搞好疾病防治工作。
    这次采风活动将历时12天,进驻胡家街、东河、杉树、月日、狮子岩、草池、四方等8个村。师生们将对民歌、歇后语、俗语、民间故事等进行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