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穷县”旅游如何形成产业强势
信息来源:《中国扶贫》杂志 发布时间:2012年8月2日8:27 文章编辑:耕夫
                                                    
 
    地处朝秦暮楚之地、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湖北省竹溪县,长期以来,以绿出色,以穷出名。优良的生态资源,优秀的旅游资源,悠久的文化资源,竹溪人有如抱着“金饭碗”、守着“摇钱树”。然而,这个县至今仍然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面对国家实施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战略规划的重大机遇,面对南水北调、竹房城镇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众多大好政策,竹溪县选择什么路子,选取什么策略,选用什么招数,才能在扶贫开发中丢弃“穷”帽,拿着金饭碗发财,率先冲出穷县队列?
    “金饭碗”:熠熠生辉
    竹溪,地处鄂陕渝三省交界之地,是西部的东部,亦是中部的西部。自唐朝时期开始,享有朝秦暮楚之誉的竹溪,便成为楚湘入秦进川的骡马大道,蜀盐北运、贡茶北上的盐茶古道。人流和物流在这里聚集,商品和技术在这里汇集,文化和宗教在这里繁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处“边陲”,身处大山,交通和信息逐渐疏离了竹溪,历史的繁华便渐次走进了历史,边缘化的局面便日益显现。然而,社会的进步可以忽略这个曾经商贾云集的重镇,交通的主通道可以偏离这个曾经的骡马古道,大量的物产资源、优良的山水资源,却以其格外的偏爱在这里富积起来。
    生态环境十分优良。中国绿谷、森林竹溪、绿色竹溪,是竹溪的代名词。森林覆盖率76.8%,植被覆盖率81.2%,70%以上的山水,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547万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每年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1万亿吨优质水,活立木每年生产10多万吨固碳,为国家和人类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拥有了“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的桂冠。天蓝、地绿、水清、气洁的宜居环境,加上温和的气候,使竹溪成为了人类生存的理想天堂和修身养性的最佳去处。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处偏僻和交通闭塞这两个因素,使原始的生态和原生态的文化得到了原始地传承和良好地保护。许多自然景观如同少女一般待字闺中。境内有我国中东部切割最深的峡谷十八里长峡,有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古长城遗址关垭子古长城,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采皇木遗址、甘氏宗祠,有“先有偏头山后有武当山”的真武庙。在自然景观上,有历史悠久的“古八景”(古洞隐真、白云剑迹、龙山横浩、文笔晴岚、画屏烟雨、五凤飞云、独松栖鹤、仙刹棋廊);有“一脚踏三省、一眼望十县”的国心鸡心岭;有品质优良的国家级公园偏头山森林公园;还有山水互动、天地一色的鄂坪水上公园、龙王垭观光茶园,以及金鱼岛景区和潘口浩瀚水区。古寺庙、古盐道、古民居、古山寨、古馆驿遍布各地,溶洞、天坑、峡谷数不胜数。
    物产资源享誉全国。洁净的山水,优良的环境,孕育了良好的物产,成为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水电、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120万千瓦,煤炭储量6亿吨,板石储量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藏量6亿立方米。竹溪被植物学家称为动植物的基因宝库,现有植物3305种,比神农架多500多种,联合国植物组织宣布灭绝了的植物羽叶报春和小勾尔茶,最近在竹溪被发现。茶叶、楠木、中峰米自古便是朝廷贡品,史称“竹溪三贡”。大量的纯生态产品,品类繁多,质优价廉,为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购”要素。
    文化底蕴悠久深厚。竹溪地虽偏,但物不薄,财虽寡,但文韵厚。历史给竹溪积淀了悠久的印迹和灿烂的文化:中国汉民族文化之母的向坝民歌,全国唯一的山二黄剧种,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贡茶、贡米、贡木文化,自唐代起就上演着传奇故事;竹溪的道教始于汉代,据传真武大帝在偏头山修道成仙后移居武当山;竹溪的佛教,始于公元665年,佛教第十三代高僧印光大师,曾习经讲法于莲花寺,世界僧王悟明法师,8岁开始在观音阁出道修法,出道后迁入武汉归元寺授徒播法。迄今已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12处,古墓群19处,古石刻20多处。吕洞宾游罢竹溪,题有“路逢青嶂上头上,寺隐白云深处深”诗句。船形寨、王家套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折射着竹溪灿烂文明,丰溪的闻太师墓、双桥秦王坟、赵家庄的汉墓碑群、兵营的迷魂阵、龙坝的鲁班桥等,包隐着竹溪历史悠久而神秘的色彩。此外,还有地域特性浓郁的古盐道文化、移民文化、婚丧文化等。
    饮食文化独树一帜。竹溪饮食,天下一绝。饮食风味南北兼蓄、东西共融。“竹溪菜”融合了川陕湘汉豫等多种口味,形成了辣而不烈、麻而不剧、酸甜适度、香脆可口的“农家风味”,食者无不称好。如竹溪泡菜、盐菜、豆腐乳、豆瓣酱、魔芋豆腐、农家蒸盆、神仙豆腐,以及面食碗儿糕、糖酥饼等等,都是极具竹溪特色的美食。“吃在竹溪”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吸引物。
这样一个满身金甲的竹溪,还能说穷吗?即使过去穷,将来还会穷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转变,踏着秦巴片区扶贫开发的节拍,可以肯定地说,未来的竹溪,绝对是旅游的胜地、富人的天堂,“金饭碗”里无疑会流金淌银。
   
    “摇钱树”:厚积薄发
    东西共融、南北兼蓄的竹溪人,并非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利好所向,相反地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十分清醒。县委书记余春存认为,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而竹溪县又是秦巴山区最优良的生态示范区;浩瀚的生态、洁净的环境,是竹溪发财的“摇钱树”、致富的“金饭碗”。于是,县委、县政府着力培育“摇钱树”,让其枝繁叶茂、厚积薄发——
    竹溪县有工业,但太弱小,而且“两头”在外,生命力不强;有农业产业化,但效益低,不足以富民;有资源,但没资金,不能把资源变成财富。基于这一现实,县委、县政府确定了绿色发展道路:扬资源之长,走生态之路,吃绿色之饭,修养生之道。
    扬资源之长,就是当别人在工业化道路上奋鞭扬蹄的时候,竹溪扬资源之长,做大森林产业的文章。打响“中国绿谷”这个品牌,加大力度,绿化家园,使其山更青、水更绿、村更美;当别人大量投入修复生态的时候,竹溪走壮大生态之路,变“队尾”为“排头”,实现后位赶超。
    走生态之路,就是在珍惜生态和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生态、壮大生态,做足生态文章。当别人追求显性政绩、强调GDP的时候,竹溪追求生态文明,大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在抓发展、搞开发的过程中,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任何产生污染、或者“三废”处理不过关的项目即使效益再好也不上,任何有损生态环境的建设、任何破坏自然景观的建设,即使能够创造巨大的政绩也坚决否决;做决策、谋发展,始终落实“青山绿水”工程,坚持生态首位制,实行生态工程、责任工程、一把手工程,把竹溪建设成为世界上环境最洁净、生态最优质、人类最宜居的“世外桃源”。
    吃绿色之饭,就是当别人眼盯矿产资源、靠矿产发财的时候,竹溪走涵养资源、保护资源、靠绿色发财的道路。发展绿色产业,壮大与绿色相关的产业,加速工农对接、产业对接,推进山间、车间、田间对接,依靠农业办工业,依靠农品搞加工,依靠山场兴市场,把工厂移向农村,把车间移向田间。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大力推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加工模式,推进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绿色医药、生物制药、生态畜禽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在产品营销过程中,打响“生态、养生、保健”品牌,依靠生态、保健的特质提升产品价值,从而提高生产效益,达到扶贫开发、富民强县的目的。
    修养生之道,就是抓住人类追求生命健康的心理和趋势,涵养生命健康的本原,发展养生保健、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产业,走养生富县的道路。利用浩瀚的森林氧吧和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养生业。主打“进森林心脏、给生命加油”品牌,唱响“养生、长生”主题歌。发展养生旅游,建设养生别墅,开展休闲保健,兴起会务度假,让游客观最美风光、享养生服务、吃安全饮食、购生态食品、游世外桃源。利用数百平方公里的库区优质水,发展水上养殖,引导农民靠水生财;利用广阔丰富的森林,发展林产品,壮大林产业,让最原始、最安全、最保健的干鲜果、山野菜、林间禽、中草药造福人类。利用秀美乡村和生态食品,发展饮食产业,规模化打造饮食文化旅游村,建造生态养生旅馆,山中建花园、村中建乐园、城中建景园,让人们体验竹溪之优、感受竹溪之美。利用山林、峡谷、河流、飞岩、盐道、农房等自然景观,发展探险、野游、健身、养老、娱乐、摄影等产业,让自然之物充分产生出经济效益。发展养生产业化,将旅游观光、养生体验、健身活动、饮食保健、长寿修炼结合起来,壮大生态——旅游——养生产业链条,实现养生富民目标。
    绿色发展,壮大绿色;做强生态,生态立县这条路子让竹溪走出了特色、走出了个性。到去年底,37万人口的小县,实现生产总值42.7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了3.1亿元,同比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同比增长14.9%;农业总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23.6%;工业总产值实现了72亿元,同比增长51.9%。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此外,旅游县城初现端倪,一个住在景中、食在乐府、游在林海的旅游县城正徐步走向人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偏头山森林公园、关垭子古长城景区、龙王垭养生山庄、竹溪河水库度假村县旅游服务中心、亚之洲酒店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迁移扶贫、易地扶贫、产业扶贫、合力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实施扶贫整村推进95个村,建设扶贫项目408个,扶贫搬迁2950户1.2万人,全县贫困人口5年减少5万人。
   
    “聚宝盆”:如何聚宝
    尽管绿色发展的步伐正铿锵前行,尽管“摇钱树”正在厚积薄发,但竹溪县仍然徘徊在穷县队列,依然没有摆脱穷县帽子,并且,与发达地区、实力雄厚的地方相比,差距甚至在不断拉大。如此情形,仍然形同端着“金饭碗”乞讨一般,疑惑与困惑,依旧紧紧地困扰着竹溪。
面对如此情形,竹溪这个资源强县、经济弱县,何时才能脱掉穷帽?怎样才能让“金饭碗”盛满金银?
    秦巴片区扶贫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役已经打响,端着“金饭碗”的竹溪已经站在了奔跑前排,而且正在调整布局选择新径,以其满怀的信心和超越的勇气奋力疾行。
    用后卫突破促后位赶超。坚持实施“后位赶超”战略,用认识飞跃促发展飞跃。任何一个质变的过程都源于思维的量变和认识的飞跃。“后位赶超”就是面对经济发展上后位的现实,发挥生态资源上的优势,变生态资源为生财能源,实现富民强县、加速发展、赶超先进的目标。实施这一战略,需要思维深化、思想前移,在此基础上调整战略投向。养生产业既是认识深化的结果,也是传统产业、固有发展模式革命的结果,更是“后位赶超”的动力和能量支撑。因此,要引导人们思想上转认识、眼光上加高度、焦点上调焦距。要确立抓生态就是抓饭碗、抓饭碗就是抓经济的理念,强化抓发展首先要抓旅游、抓旅游就是从根本上抓发展的观念,像抓农业那样抓生态、像抓工业那样抓旅游、像抓工业园区建设那样抓生态景区建设,把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列入民生工程,把绿化山水美化家园当作战略工程来抓,以全局视野、战略眼光、系统思维来谋划“国心、绿肺”,以硬目标、硬措施、硬考核来推进“中国最美绿谷”工程的实施。
    用生态品牌擦亮旅游品牌。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财能源,必须在形态上实现重大转换,把博大的生态资源转化为以旅游为载体的养生产业,从而发挥出生态的巨大经济价值。生态既是地域的,也是人类的,既是一种业态,更是一种商品,需要品牌意识,更需要品牌化经营。竹溪的地域特质就是原生态、纯绿色、最宜居,因此,“绿色国心,长生竹溪”是竹溪对外宣传的形象品牌,“进森林心脏,给生命加油”是竹溪旅游业最具吸引力的广告语。要围绕“生态养生”这一核心内容,保护生态、发展生态,建设园林县城、秀美乡村、绿色景区,做强特色饮食,丰富和完善适合于老中青幼不同层次游客度假养生的服务设施,打造秦巴山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板块和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让游人进入竹溪,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看得称心、游得赏心、玩得开心,使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用强大合力促成强大推力。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需要强大合力,更需要强大推力,因此,全县上下,要凝心聚力,加强合力,加大推力。首先必须集合领导力。集中领导层的目光、智慧和精力,领跑“后位赶超”,分施生态工程。其次努力强化执行力。下重手、用重力,落实各项规划、各个决策和所有部署,革除一切不适合、不适应新战役的体制机制、规章制度、工作方法和办事模式,形成上下同心、万民同向、万马奔腾的工作格局。其三注重激活民行力。生态产业是惠及民生、带动地方超越式发展的动力性产业,单靠领导力是不够的,需要政策拉动、资金调动、部门合动、全民齐动,以及各个发展要素的共同发力,尤其要注重组织和宣传广大干部群众,使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其四善于激发暴发力。实施“后位赶超”战略,亦步亦趋不行,紧跟快跑也不行,必须要有暴发力,在弯道上加速,在直线上超越,来个一举成功、一鸣惊人。因此,要强化战略意识,用生态理念统筹各行各业,用景观理念贯穿各项事业,集合全民创新智慧,振奋全民创造精神,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形成以生态业为新抓手,全民建生态、上下齐配合、全力促飞跃,大办生态产业办大生态产业的发展新态势。
    用扶贫蛋糕做大产业蛋糕。国家实施秦巴片区扶贫战略,对竹溪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湖北省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竹房城镇带战略,十堰市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这对位于国家南水北调调水源头的竹溪来说,犹如添加了赶超的助推器。因此,用秦巴片区扶贫开发战略统领各项工作,用好用活国家和省市的诸多扶持政策,是当务之急,也是赶超之要。扶贫开发的诸多政策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要用这块蛋糕调动各行各业各部门投入扶贫开发的胃口,从而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旅游产业民生事业,以及交通、水利、城镇、教育、卫生、环保等各行各业的蛋糕,使其各个经济要素全方位发力。一是要做大生态蛋糕。优化生态要素,放大生态元素,壮大生态优势,下大力气推进生态与经济、文化的结合。二是要做大环境宣传蛋糕。要围绕“绿色国心,吃在竹溪”这一旅游品牌,对产业进行全方位包装和推介,运用多种媒介和渠道,宣传促销造势,放大品牌效应。在宣传和营销上,要舍得投入,敢于创新,勇于轰炸。三是要做大旅游产业蛋糕。用旅游扶贫促扶贫开发,用扶贫开发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全方位展开招商引资,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汇聚各方财力投入旅游县城建设,加强偏头山、关垭子、十八里长峡、龙王垭、鄂坪水上公园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创建工程,沿竹房城镇带建设一批集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示范村。四是要做大文化产业蛋糕。挖掘地域文化,做大遗产文化,引接现代文化,发展饮食文化,壮大娱乐文化,增强生态产业吸引力、知名度和感染力。改革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营造适合于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环境。通过持续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把竹溪建设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绿色明珠,那时,竹溪的“金饭碗”就会熠熠生辉,就会彻底摆脱“穷”的历史,走入富强的队列。笔者有信心也有把握可以预料,在国家和省市诸多战略和利好政策的注入下,竹溪一定会很快摆脱端着金饭碗叫穷的尴尬局面。
    (作者为湖北省竹溪县旅游局局长)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