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湖北房县《门古寺民歌》出版 堪称民间文化宝藏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30日8:46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12月30日讯(袁源):近日,笔者从湖北省十堰市民俗学会获悉,湖北房县《门古寺民歌》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十堰市民俗学会理事、房县门古寺镇干部张兴成,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顾问胡继南、副会长陈吉炎教授主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专家刘锡诚,著名民间音乐专家、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李月红,新华社高级编辑、《半月谈》执行主编周清印作序。《门古寺民歌》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古老楚地的民俗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也是民间艺人传唱的经典,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贵产。愿《门古寺民歌》的出版能为当地百姓创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门古寺镇位于县城西部海拔1430米的小武当的望佛山下,南连神农架,西临古庸国竹山,镇内穿境而过的羊岔河乃汉江第一大支流堵河的发源河流之一。这是一个山清水秀,古文化交融之地,民歌蕴藏极其深厚:一是民间歌手众多,民歌活在村民口头上。全镇有民手、故事、谚语、唢呐、打击乐能手9600人,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民歌王”“民间歌师”“歌布袋”,能唱千余首民歌的有120人左右,民歌之乡名不虚传。二是民歌内容丰富。有情歌、哭嫁歌、薅草锣鼓、灯歌、生日歌、丧鼓歌、踩梁歌、踩秧歌、采药歌、采茶歌、打猎歌、劝酒歌、砍柴歌、放牛歌等等。三是民歌曲调多,且特色鲜明。既高腔、四平腔,也有拉花腔、踏腔、八岔子等腔调。这里的民间音调总体而言具有“楚调、巴音、秦韵”的特点,反映了鄂、川、陕文化交融地区音乐的特点。
    门古寺镇干部张兴成20多年来搜集民歌2000多首,胡家街村年过古稀能唱千首民歌的胡元炳,搜集民歌3000余首,但因经济困难一直盼望着出书梦想。
    2004年8月,十堰市委政研室正县级政策研究员袁正洪到门古寺镇采风民歌,着力支持张兴成深入挖整民歌,为出版事宜四处呼吁,使其得到了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十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彦文和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袁正洪多次深入门古寺镇,与张兴成、草池垭村老支书谢祥林、民间歌师胡元炳、邓发顶等翻山越岭采风,与民间歌师交朋友,撰写的《房县民歌大王的非物质文化生存》被新华社《半月谈》刊登,《望佛山下是歌乡》等报道则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2004年6月中旬,经房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李先江介绍,袁正洪采访房县白窝乡黄堰村61岁的民歌师刘昌颜,了解到他不论在唱薅草锣鼓或唱待尸歌时,有时习于把《关雎》民歌的前四句作为开场白或唱或说出来,以此雅兴,显示文雅、有文采。2004年10月上旬,袁正洪在房县门古寺镇考察民间文化时,镇干部张兴成热心找来邓发鼎、胡元炳、王尧等6名民间歌师,他们在望佛山农民旅游协会会长谢祥林家门前院子里唱了不少的地方民歌。袁正洪一边赞赏,一边问他们会不会唱《诗经》民歌,他们说不知道《诗经》民歌是什么。于是袁正洪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胡元炳、邓发鼎连忙说,我们从小就唱过这些诗句, 但不知道是《诗经》。当时袁正洪说:“《诗经》民歌很古老,很珍贵,你们把传承的《诗经》民歌唱好了,不仅能上县市电视和报纸,说不定还能上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呢!” 当时邓发鼎、胡元炳还不认识袁正洪,就说你这是吹大话吧, 我们唱民歌连县台县报都没上过, 咋会上省台省报?”此后,袁正洪、张兴成还采访到门古寺镇8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王天鹏介绍“诗经童子”念《蓼莪》,余立才唱《伐檀》等《诗经》相关民歌。果真一些媒体纷纷采访,上了央视等红遍网络,引起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房县《诗经》民歌一下成为宣传的亮点和热点,享誉国内外。  
    “十年磨一剑”。袁正洪将《门古寺民歌》纳入《国风文化房陵典藏丛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堰·房县)图书》等六本书一同深入收集挖整, 并诚请年过古稀的胡继南、徐云、严健民、胡元炳、邓发顶等热心校对。袁正洪精心挑选民歌, 设计封面、彩页,编辑目录,逐字逐句编审,终于使《门古寺民歌》得以出版。这本书不仅收集了十分丰富的民歌,而且还有原生态的山歌谱曲,对民间音乐文化颇具研究价值,也是民间艺人传唱的经典。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