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房陵锣鼓歌》出版 千古诗经民歌传唱至今深山传唱受赞誉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30日8:48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12月30日讯(袁源):近日,笔者从湖北省十堰市民俗学会获悉,湖北省房县《房陵锣鼓歌》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主任编辑、高级政工师、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暨生态文化研究咨询中心主任袁正洪,市民俗学会顾问胡继南、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陆龙权、原房县音乐舞蹈协会主席杨才德,倾情千里房县而主编此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专家刘锡诚、中国诗经学会名誉会长夏传才教授、著名荆楚民间文化研究专家刘守华,新华社高级编辑、《半月谈》执行主编周清印作序。《房陵锣鼓歌》不仅是在房县古老历史文化肥沃土地上绽开的烂漫山花,而且是《诗经》的编撰者、创作者、西周太师尹吉甫的故里千古《诗经》相关民歌传唱的珍贵宝藏。
    袁正洪1968年参加工作,1975年被抽在县里办展览收集房陵文化。1980年,他从县委办调郧阳报住县记者,开始注意收集尹吉甫的相关资料。1986年,应丹江口市民间文化知名专家李征康先生等之邀,先后采写有关伍家沟、武当山、吕家河民间故亊、民歌,还到竹山县、竹溪县、郧县和郧西县采风民歌的系列新闻稿,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采用。一次次地民间文化采访,一次次的勾起袁正洪对房县民间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回想。经分析研究,认为房县是民歌的海洋、民间故事的宝藏,尤其是诗经尹吉甫文化、宫廷帝王特放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于是袁正洪邀请胡继南、陆龙权、杨才德、张兴成、张先忠等挖整房陵民歌,着力实现美好心愿,就是一定要把古老的房陵文化挖整出来,让房陵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房县。
    在民歌采风中,袁正洪结合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发现和重点挖整出了千古诗经相关民歌至今在房县深山传唱,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产生轰动反响。
    袁正洪、张炳华等经八个月的专题研究,房县是《诗经》周南、召南交汇地。据地图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第一版)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册第17-18页载: 《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标记:房县南部大山为‘雎山’,是雎水的源头,在‘雎山’以东紧连‘荆山’,两山之间是‘雎水’。据实地考察,和查阅《房县志》等史料,房县南部的‘雎山’,就是房县和神农架(1970年从房县划出行政为神农架林区)的南山。《诗经·商颂·殷武》曰:“陟彼景山,松柏丸丸”, 至今神农架林区景山、松柏土地名尚保留等,由此表明房县南山、景山是《诗经》结尾《殷武》篇所写之地,所以《诗经》开头《关雎》、结尾《殷武》篇古时发生在房县,首次将《雎水情歌》列为《房陵锣鼓歌》的开篇章目,引起专家学者的赞誉。
    《诗经·考槃》曰:“考槃在涧,硕人之宽……”反映君子隐居在山溪间,敲打乐器,自唱自乐,悠闲自得。所谓考槃,就是敲打乐器,边唱边打。房县民间自古就有敲槃(盘或木梆)自乐的习俗,它是房陵锣鼓歌的雏形。一改原有的认为战国庄子妻亡 “鼓盆而歌”, 是锣鼓歌的最早由来的错误说法,锣鼓歌溯源应是《诗经·考槃》。房县是诗经之乡,千古诗经相关民歌至今在民间传唱,引起专家学者高度重视。
    据《房县志》载:“房陵人‘自古好歌’、‘ 厥民刀耕火种,厥性刚烈躁急。厥声近秦,厥歌好楚。房陵锣鼓歌博大精深,主要分为阳歌锣鼓、阴歌锣鼓、喜庆锣鼓和庙会锣鼓四大类。房陵锣鼓歌又可分为文歌锣鼓、战歌锣鼓和叫歌锣鼓等三种类型。尤其是房陵锣鼓歌中有汉民族创世史前神话的《黑暗传》、《洪荒传》 、《混沌传》,其博大精深 ;二是有西周《诗经》相关民歌。三是融宫廷文化与房陵土著文化于一体及秦楚交汇民歌等融入,民歌种类多,有过山号子、小调、风俗歌、劝善歌等;腔调多:有高腔、平腔、包腔、拉花腔、八岔腔等,生动活泼、极富情趣、耐人寻味,形成了“楚调、秦韵、巴音”的独特风格。
    本书收集了房县许多民间歌师、“歌王”、“歌布袋”珍藏的唱本,不仅对研究民间文化具有很高价值,而且是民间艺人青睐传唱的典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