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8月18日讯:8月12日,太和医院肾病内科在介入放射中心、心内3病区的共同协作下,成功开展了一项新业务新技术------导管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辅助拔除长期透析导管嵌顿,为一位长期血液透析女患者拔除了长期留置于左侧上腔静脉内发生嵌顿的长期透析管。据悉,该项技术是首次在鄂西北地区成功开展,填补了鄂西北地区该技术的空白;这也标志着太和医院肾病内科精准医疗又多了一把“利器”,以后,将有更多的患者因此获益。
患者,女性,54 岁,5年前因“慢性肾炎 慢性肾脏病5 期”开始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后因外周血管条件差,右侧颈内静脉血管壁增厚,行左侧颈内静脉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建立透析通路。入院前1年左右出现透析中中心静脉压高,机器反复报警,透析不能正常进行,多次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欠佳,有导管感染的病史,合并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行碳酸镧等降磷及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本次入院后拟行左侧静脉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拔除并更换新的导管。
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的透析通路之一。近期国外一项关于慢性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研究(DOPPS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仍有超过20%的患者使用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作为永久血管通路。太和医院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使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患者比例在15%左右。使用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作为透析通路的患者容易发生导管功能不良等并发症,影响血液的充分性以及患者生存期,常常需要更多的血管通路相关干预,严重时需要拔除原导管更换新的导管。
通常,拔除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只需分离皮下cuff后轻轻拖拽,但在极少数的病例中,沿中心静脉血管壁有大量的纤维蛋白鞘包裹,导管嵌顿于上腔静脉甚至右心房中,导致导管无法拔除。
目前关于导管嵌顿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不是很明确,国外有报道称在更换或拔除导管时导管嵌顿的发生率为3%。引起导管嵌顿的危险因素包括导管累计放置时间、导管位于左侧、反复发生导管感染、血管内皮的损伤、导管材质、曾行支架或起搏器置入术以及血管钙化等。
嵌顿导管如何拔除的资料报道较少。以往的文献中,大多采取开胸手术,或者是将导管残端包埋在皮下。但近年出现一些新的方法用于嵌顿导管的拔除。(1)捕获器血管内治疗法:使用捕获器进行血管内治疗,该方法需要进行股静脉穿刺并且操作复杂。(2)激光鞘管去除纤维蛋白鞘法:该方法起初用于去除心脏起搏器和植入性除颤仪心肌或心房内导线,应用激光破坏包裹在导管外周的纤维蛋白鞘,主要的并发症为血管、心脏壁穿孔、肺血栓栓塞等。(3)导管腔内球囊扩张法:该方法通过球囊扩张来增加导管直径,从而松解包裹在导管周围的纤维蛋白鞘,使导管可以顺利拔除。2011年Hong 等人首次报道使用导管腔内球囊扩张法拔除嵌顿导管,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本例患者左侧长期导管放置时间长达4年余,在拔除过程中出现不能拉出,末端有拖拽感,患者有心慌,心脏被拖拽感,经导管腔内造影考虑该患者导管嵌顿,并且为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伴钙化所致。科室血管通路小组讨论后当即决定,使用导管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辅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在介入科、心内科的协作,通过6小时余的奋战,采用导管内6F高压球囊扩展纤维鞘后,终于成功拔除了该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术后无出血等并发症。血管通路小组总结了此次手术的经验,提出了新的拔除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的操作流程,在科室晨会交班中进行了学习。张庆红主任强调对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患者行左侧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必须掌握严格指征,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