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用文化的力量助推精准扶贫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6年9月18日9:27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9月18日讯:精准扶贫,既要物质上脱困,更要在精神上扶志,要“富口袋与富脑袋”齐头并进。扶贫扶志,说到底就是补齐文化短板,缩小地区之间公共文化的差距,让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跟上。对此,我省出台了《关于文化扶贫的实施方案》,把文化扶贫攻坚任务细化为7个方面、19条具体举措,并制定5条保障措施。这既是硬目标,也是硬任务,必须下功夫落实好。要下大力气推进贫困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用文化的力量助推脱贫,实现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
    注重顶层设计,科学编制文化精准扶贫规划。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要讲究科学,精准编制文化扶贫规划。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场所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如何建设,需要有个谋划,定好原则,不能慌不择路,急功近利,要讲科学,切忌盲目蛮干。为此,竹溪县对照湖北省出台的《文化扶贫方案》,结合竹溪县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全县73个重点贫困村文化精准扶贫规划。规划中,倡导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讲实用”原则,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真正着眼于让农民享受到公共文化福利,在实用、管好、出实效上下功夫。
    完善设施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精准供给。精准的前提是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对症下药。应该看到,当下一些地方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既存在着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存在着建设后闲置的问题。比如,部分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建设等文化惠民项目,存在设施布局不配套、开展文体活动难的现象。因此,竹溪县计划用两年时间,规划新建59个重点贫困村的文化广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每村购置音响设备1套、补充农家书屋图书和报刊杂志200册左右,并对每个按要求建设的文化休闲广场给予资金补助2万元。全县73个重点贫困村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后,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将实现精准供给,将有效解决贫困对象看书难、健身难、开展文体活动无场所等问题,贫困群众可实现家门口健身、娱乐和充电。能进一步巩固贫困对象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提升贫困对象的文化生活品位,对贫困对象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多种文化活动,精准提供文化特色产品。着眼贫困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大优秀文化产品供给,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人民群众的生活时间和心灵空间,让腐朽和没落文化无处生根,用文化凝聚脱贫攻坚合力,用文化鼓舞士气,形成文化扶贫新格局。当下,农村文化最贫乏的人群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文化滋养,这一群体是文化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这一实际,竹溪县文体部门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要求,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一是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以“文化扶贫进乡村”活动为载体,以“文化惠民、免费看戏”为主题,组织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流动电影队深入边远地区和特殊群体开展文化服务。二是加强主题文艺创作。围绕精准扶贫、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加大精品节目和作品创作力度,先后创作宣传精准扶贫等内容的文艺节目20多个。以带着公公出嫁的丰溪镇农村妇女王大芝为原型,创作山二黄现代剧目《改嫁》,将其打造成精神和物质双脱贫的典型,在全县巡回演出,推动精神扶贫。编排的山二黄乐舞《精准扶贫同奔富路》、竹溪高腔表演唱《竹溪道情》深受群众欢迎。三是组织开展特色活动。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组织开展“耕读传家,书香竹溪”读书活动、竹溪好声音PK、农民趣味运动会、留守儿童夏令营等多种文体活动,推行精准文化服务,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让百姓获得实惠。
    大力推进“文化+”行动,引领文化扶贫新引擎。竹溪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文化产品丰富。有以丰溪朝阳洞、兵营迷魂阵为代表的古战场文化,有以汇湾曾家寨为典型的寨堡文化,有以“贡米、贡茶、贡木”为主的“三贡”文化,有以偏头山景区、十八里长峡、水上新洲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坝民歌、竹溪蒸盆,有楚长城遗址、甘宗祠、采皇木摩崖石刻等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这些都是优势的文化、旅游资源。可通过挖掘地域文化,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兴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品牌农业等特色项目,稳步增加集体收入,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着力推进“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文化+贫困户”等行动,用文化的力量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帮助贫困群众培育持续的经济增收点。通过专项资金、人才技术、交通设施、宣传推介等方面的扶持,帮助历史文化名村进行原始风貌保护性建设,挖掘村落的历史遗存、民间工艺和民俗展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和民居风情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乡村生态农业项目,打造集农业科技、田园观光、餐饮住宿、休闲保健于一体的规模型生态文化旅游。同时,鼓励贫困农户保护、传承、发掘、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开发经营功能多样的“传习所”、“农家乐”、“采摘园”等。要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把文化与旅游进行有机融合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特色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不断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用文化的力量助推扶贫,实现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竹溪县文体局  汤守礼)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