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综合分类信息 >> 文学园地 >> 正文
难忘少年卖柴时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7年1月16日9:5 文章编辑:原野
张才军   
 
     又是腊月十七日,回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父老乡亲进城卖柴筹办年货的开端之时,生产队开始陆续放假,将集体、个人山林的松树、桦栎树等锯成小段劈开再捆成捆子,第二天挑进竹溪县城,卖柴的钱正好用来置办一家大小过年的新衣服,以及年画、对联、油盐、鞋袜等年货。
    腊月卖柴日,年味最浓时。那时,卖柴队伍最庞大的要数我们水坪区,北边从店子坝出来的洛河、换乡两个小公社卖柴人络绎不绝,中间从大岭下来的我老家独山公社毫不逊色一路逶迤而来,三山五岳与南边的柳树公社、三堰船形寨大队社员相聚于跃进桥边,一路绵延几里路,一支浩浩荡荡的卖柴大军成为了城乡人不得不观赏、不得不叹服的年前风景。
    进程赏城景,卖柴乐趣多。1970年腊月我第一次背着挎箩装的11斤米糠,7岁的我与父亲一起踉踉跄跄的进城,米糠共卖了8角8分钱,但父亲第一次请我到东门回族馆子吃了一顿藕汤、炕炕馍,那个滋味至今难以忘怀;此后,我正式步入卖柴大军行列,从挎箩背的20斤绊子柴,到扁担挑的40斤、50斤、60斤绊子柴,可惜开始挑柴时不会换肩(只能用右肩膀),晚上肩膀有些疼痛,待慢慢左右肩都行的时候,卖柴积极性高涨,公鸡一叫鸣,不等大人催,立即起床将现饭做好,院子里小伙伴你催我喊,吃完饭立即挑上柴担子,抢在大人之前踏上上七下八的进城路上,此时腊月二十几的天上明月依旧、星星点点,老家背后的坟院里磷火闪闪,“鬼火”也让我们吓出了些许冷汗,但我们十几人的队伍互相壮胆,倒也不怕;上了大岭,上坡路刚刚结束,卖柴的大队伍已经形成,我们插在大人中间,靠父亲、叔伯大人照护,领头的卖柴人一声“哎呦”表示统一歇肩打杵,打杵后再一路前行,这真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过了三堰坝、到了跃进桥,领头人先到县城各收购点打听行情,看那个单位买柴,价钱是100斤1块2、还是1块3,搞准了队伍一起行动挑到买柴地,过秤、记账、盖章、领钱,此时笑容已在卖柴人的脸上荡漾不已。记得我们卖柴卖得最多的地方是县招待所、酱油厂、一中、纺织厂、食品厂等。卖完柴的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女走进新华书店买年画、对联,到守金店供销社扯(买的意思)灯芯绒做过年新鞋,扯斜纹、咔叽布做过年新衣服(要布票);卖柴过后县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食品公司、副食品公司糖果烟酒也让我们羡慕不已、垂涎欲滴,回家后小伙伴们为物品的价格、样式争论不休,尽管几乎没有人吃过品尝过,过过嘴瘾也算开阔眼界,长了见识罢了。
    难忘卖柴时,至今还思量。1976年春,我卖柴最后一次是在县酱油厂,也是我挑柴最重的(75斤),此后,因为家乡的可卖之树已经不多,加之县城许多单位已经改用煤炭作为燃料,不再需要木柴。但让我难忘的是,腊月里自己卖的最后那一挑柴柴钱父亲大多让我自己用,我用来买1角7一封的100响浏阳鞭炮与弟弟妹妹在过年里燃放;腊月三十夜,父母总给我们兄弟姊妹每人几角钱的崭新票子作为压岁钱,正月初一一家大小都有一件或一套新衣服到亲戚家拜年,自豪自信不言而喻;更难忘的是,腊月三十夜,头枕着父母给的压岁钱,摸摸身边的新衣服,激动、兴奋得彻夜难眠,一幕幕卖柴路上的苦与甜又在脑海中闪现。
    卖柴不丢丑,劳动最光荣。正是卖柴路上的艰辛磨砺,我懂得生活必须靠自己拼打,学会吃苦、学会忍耐、学会坚韧才能有所获、有所得,每当自己不如意时,回望少年时卖柴路上负重前行的历程,浑身顿时充满了力量。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