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民俗文化学者对房县西关棚户区改造设计3点建言(之三)
信息来源:诗经文化网 发布时间:2017年8月14日17:39 文章编辑:岩柏
     十网8月14日讯;诗经文化网8月14日讯:近日,笔者从有关信息中获悉:“房县棚户区改造打造‘西关印象’” 工作起动,在此对“房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县住建局、发改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城关镇等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工程、重视棚户区改造,注重保护“西关文化商阜古街” 值得点赞。对有关单位倾心规划设计所做的工作也值得充分肯定和称赞。
    笔者作为一个民俗文化暨房陵文化收集挖整研究的学者, 出于对家乡的关爱, 在充分肯定点赞“西关文化商阜老街” 改造设计工作的前提下,笔者提以下三点建言:
    一是西关老街改造设计定名为“西关印象”, 名字一般化,所谓“印象” 即有二种解释:指形体映在水或镜等中的影子;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人们观览任何事物都会留下“影子”、“ 迹象”, 如此说西关“影子”、“ 迹象”, 语意模糊,不一目了然,值得商确,建议就叫“西关古街”、“西关老街” 或叫“西关文化商阜古街”、 “西关文化商阜老街” 等,是“视觉语言”名字,一说名字就能使人联想到“西关文化商阜老街”, 富含了“文化”和 “商阜”。“阜”【形】丰富;富有,“民物阜康”;阜财(财富殷盛);阜康(富庶安康);阜货(财货盛多)。西关老街的商阜确实多, “门板”、“ 木板”商铺接连,山货繁贸。
    二是有关信息称“中西关古称‘忠孝里’,‘忠’”是指敬奉关羽的‘老关庙’, ‘孝’是供奉东汉孝子黄香的‘黄孝子祠’。” 此说有误,有勃于房县有古代石碑“忠孝名邦” 和古代《房县志》有记载。清同治版《房县志•卷七•古迹》篇第348页记载: “忠孝里: 治内,明嘉靖中知县夏维宁建, 以邑有尹黃之忠孝。 ”( 治内: 即在县城内, 非在西关)
    “忠” 指的是西周太师尹吉甫,房陵人, 他是《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西周宣王时期的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尹吉甫不仅是伟大诗人,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武术家、音乐家,有铭文所记的最早税务高官、最早工商管理高官。《诗经》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尹吉甫“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他奉周宣王之命,率军北伐猃狁,南征荆蛮,驻守淮夷,辅佐“宣王中兴”。尹吉甫《诗经》中写的著名诗篇《烝民》中“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 和谐社会” 的语源。《诗经》中 “德”字有70个、“道”字有32个,诗中比较深刻地表现出了道和德的思想性,为后人所接受和推崇。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博导2011年3月为笔者编著的《中华诗祖尹吉甫研究》一书作《序》中说:“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大诗人。尹吉甫比老子早281年,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比李白早1553年,比杜甫早1563年,比白居易早1654年。从尹吉甫诗作的文彩、其名篇思想艺术对后人的影响,他对《诗》编纂成书过程中的等方面,尹吉甫可称为中华诗祖。”2014年12月3日,《尹吉甫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享誉国内外。
    “孝”是指《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侍亲至孝的汉黄孝子黄香。
    清同治版《房县志•卷七•祀典》篇第319页记载: “关帝庙: 旧在西关南, 康熙初年, 为郝逆所毀, 后重修于西门外月城。嘉庆元年教匪乱, 复圮, 乃移建北门内城隍庙治东。康熙七年, 邑令田蒸髦重建, 内有火星庙。”
    综上所述, 充分说明房县自古 “忠孝名邦”, “忠” 指的是西周太师尹吉甫,“孝”指黃香,不能随意改动历史文化,其他之说,请勿杜撰。
    三是说“老西关过去是一条古盐道,为通川入陕必经之路,被称为‘川陕锁钥’,后逐渐成为一个繁华的古商埠……”,西关老街的特色并非简单地说成是一条古盐道,更不能说成是由“一条古盐道”“ 后逐渐成为一个繁华的古商埠”, 此说偏颇,因为古时到四川大宁场挑盐, 向南肩挑背驮到长江码头转水运;向北肩挑背驮到竹溪、竹山县于堵河源而转水运至汉江,房县西乡门古、中坝、上龛、九道是房县上四川大宁场的古盐道,古盐道一般指山间小路。房县县城是因“房县东临荆襄,西接陕渝,南倚神农架,北连武当山,自古‘蜀东孔道,秦巴咽喉,荆楚屏障,驰骋两江’为通川到府(郧阳府)下汉(武汉)之要道” 。不能简单地说西关老街是一条古盐道,应是连接县城的西关老街,是山城盆地文化商贸发展的产物。
    文化是根,是灵魂。在此, 笔者曾润酿多年才动笔撰写了3000言的《房陵赋》,其开始四段仅供一点参考。《房陵赋》曰:
    “千里房县,诗祖故里,忠孝名邦,人杰地灵;名山秀水,物华天宝,文化灿烂,神奇魅力。”
    “房域辽阔,万山叠翠,河谷纵横,古城盆地。东临荆襄,西接陕渝,南倚神农架,北连武当山。自古‘蜀东孔道,秦巴咽喉,荆楚屏障,驰骋两江’,乃中国之腹地,居南北之分野,承东启西之中轴也。”
    “房陵历史,源远流长,原始部落,人类发祥。考古发掘,遗存众多。兔子凹50万年前, 漳垴洞旧石器,羊鼻岭新石器;七里河先民聚落,颛顼祝融,神农炎帝,后裔迁徙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三房湾文化’,皆有遗存。吉甫镇孙家坪,红塔计家嘴,西周遗址。远古文字陶片,青铜揺钱树,鬶陶酒器,春秋战车,十九编钟,宝剑铜镜,国之瑰宝,灿若星辰。”
    “房陵溯源,始于帝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舜让弗克,遂封于房为虞宾,是为房子国。’丹朱之子陵,以封地为姓,故称房陵。古时地名随人,乃房陵由来。因‘山林四塞,四室如房’则叫房陵,实乃误也。(如若“山林四塞,四室如房”则叫房陵,那么一般山区县多是群山环抱县城盆地,“山林四塞,四室如房”,岂不也应叫“房陵”?误矣!)房县古置,称谓多变,部落六国,郡州八县。部落国者,三苗部落,房子国,彭部落方国,且兰古国,罗国、庸国、麇国是也。八县者,永清、昌魏、沶乡、绥阳、光迁、上庸、岐州、郧乡;三国新城郡、西魏光迁国,唐为房州治,宋升房州辖保康军,明成化至清属郧阳府。炎黄文明,薪火传承,国之重邦,此乃名矣……”
    《房陵赋》的开头四段, 使人对房陵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古城房陵有所了解,再者房陵是我国古代六大流放地之一,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品级最高,被称为“特放地”。历史上曾有52位帝王将相皇亲国戚特放“房陵流放地域”,随其迁徙先后达五万余人;是超出法律规定远距离流距而特定近距离的特放之地,可谓 “宫廷陪都”、“后花园”。以及房陵是古彭国、麇庸之国、荆楚秦巴文化基础上发育和滋长起来的历史文化、社会经贸古城,相应发展起了长7华里的西关古街和长5华里的东关古街,成为银线穿珠、雎水粉水筑水汇聚的盆地山城。由此, 不能简单地说 “老西关过去是一条古盐道……后逐渐成为一个繁华的古商埠”。 应从博大精深的房陵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研究“西关文化商阜古街”。
    基于上述浅显之笔, 对“西关文化商阜老街” 改造设计提上述3点建议, 仅供参考。
 
    袁正洪( 房陵文化研究相关材料, 为家乡能有点所用, 应作奉献, 是房陵之子之责。)
 
 
 
    联系电话:18986882978
   (袁正洪: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理事、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