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房县素有“忠孝名邦”之称 忠指西周太师尹吉甫孝指汉孝子黄香(图文)
信息来源:诗经文化网 发布时间:2017年8月17日11:41 文章编辑:岩柏
    十堰网8月17日讯:网8月17日讯:房县,古为房陵,素有“忠孝名邦”之美誉。“忠”是指六官之首,辅佐周宣王,北伐猃狁,南征荆蛮,助宣王中兴、功勋卓越、《诗经》的采编纂者、西周太师、房陵人尹吉甫;“孝”是指《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侍亲至孝的汉黄孝子黄香。而近日, 由于负责对房县西关老街改造规划设计人员,对西关老街深厚的历史文化不尚了解,有关媒体消息载: “房县中西关古称‘忠孝里’,‘忠’是指敬奉关羽的‘老关庙’……” 此说违背历史,纯属误说。
 
 
门镶“忠孝名邦”石匾额
 
    清同治版《房县志•卷七•古迹》篇第348页记载: “忠孝里: 治内,明嘉靖中知县夏维宁建, 以邑有尹黃之忠孝。 ”(治内: 即在县城内, 非在西关)
    清同治版《房县志·卷五》载:“房号‘忠孝名邦’,盖以西有黄香祠,东有尹公墓也。”
 
 
东关周太师尹吉甫碑
 
    明·嘉靖《湖广通志·郧阳府·房县》陵墓篇第25页载:“在县西二里,黄香,字文强,宦居房陵事母至孝,人传死葬于此。”
     “忠孝名邦”石匾额:解放前房县东城以“紫气东来”,东城门作为迎宾门,则在东城门上镶有“忠孝名邦”石匾额。1968年拆城门时这块“忠孝名邦”石匾额一度被废弃埋在土堆里,后盖房时整地坪时被挖出来,现保存在房县博物馆。
 
 
房县西关黃香祠碑 1980年8月拍照
 
    1980年8月, 笔者釆访了原房县商业局退休职工、黄香后裔黄芳策、原房县博物馆老馆长闫一然等,能清楚地讲述黄香墓、祠的原貌。采访房县中西关89岁居民郑协理,能清楚地讲解黄香墓、祠的原貌。笔者当时拍照了黃香祠的碑、墓照片。
    1980年9月16日,笔者釆访撰写了“黄香祠堂何处寻,忠孝名邦数房陵”,被房县人民广播站采用。1980年10月27日,《郧阳报》刊登了“汉黄孝子墓”(图文)新闻稿。
    清同治版《房县志•卷七•祀典》篇第319页记载: “关帝庙: 旧在西关南, 康熙初年, 为郝逆所毀, 后重修于西门外月城。嘉庆元年教匪乱, 复圮, 乃移建北门内城隍庙治东。康熙七年, 邑令田蒸髦重建, 内有火星庙。”
    在这块土地上,吉甫尽忠,黄香至孝,忠孝名邦,世人敬仰;趣闻逸事、典籍掌故、民俗文化,灿烂辉煌。尹吉甫不仅是伟大诗人,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武术家、音乐家,有铭文所记的最早税务高官、最早工商管理高官。《诗经》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尹吉甫“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他奉周宣王之命,率军北伐猃狁,南征荆蛮,驻守淮夷,辅佐“宣王中兴”。尹吉甫《诗经》中写的著名诗篇《烝民》中“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 和谐社会” 的语源。《诗经》中 “德”字有70个、“道”字有32个,诗中比较深刻地表现出了道和德的思想性,为世人所崇敬。( 袁正洪)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