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新乡贤——竹溪县乡贤在乡村振兴中作用调研思考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8年5月15日9:21 文章编辑:袁野
 
    十堰网5月15日讯:2015年起,连续4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发挥新乡贤作用进行阐述,2018年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
    近期,竹溪县政协深入有关乡镇进行了调研发现,近年来,该县童明俊等一批在外创业人士通过回乡办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李彬等大学生扎根深山创办新型农业产业园做大产业蛋糕,李军等退休党员干部通过回乡创办“留守儿童中心”等参与教育和产业扶贫,他们用才智和真情投身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扶危济贫献爱心,引领产业成气候,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深得群众好评。调研中,镇村两级都希望出台更好的政策、激励更多这样的能人回归。基层干部普遍认为,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乡贤。建议:
    1、扩展新乡贤内涵。
    中国古代把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称之为“乡贤”。现今应把德高望重的退休官员、文人雅士、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口碑好的基层干部、有威望农村“四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农村的道德模范、反哺桑梓的在外创业人士、甚至外来投资客商,不限家世出身、籍贯居所,只要愿意为故乡美丽乡村建设尽力尽智尽才的有识之士,统称之为新乡贤。一乡镇党委书记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今日广阔的乡村已成创业的热土,生态良好植被茂盛,产业发展渴望贤能,只要愿意为美丽乡村建设尽力尽才尽智的人都可称为新乡贤,这个群体越壮大,乡村振兴就会越快。
    2、重视新乡贤作用
    乡贤人脉广、资源多、信息灵,是重要的智库资源。乡愁是游子心中一抹淡淡的思念,通过以乡音开路,用乡愁牵线,带乡情进村等联谊活动,能够赢得各类乡贤对家乡的反哺,推动资金、项目、信息、人才回流。借助本土、外来、外出乡贤的财力、智慧和威望,也能够协助村两委发展好公益事业,更能够协调农户与村委会、龙头企业及邻里关系,促进和谐,弥补治理短板。我们在调查中看到,新乡贤在农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脱贫攻坚的带头者、产业兴旺的引领者,信息技术的带动者、绿色发展的先行者、乡风文明的倡导者,道德教化的示范者、传统文化传承者、乡村治理的协作者。加强对“新乡贤”的培育激励,引导包括市民在内的新乡贤下乡居住,为其置业兴业创造更好环境,使之成为带动农村发展,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对决战脱贫决胜小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重大。
    3、发挥新乡贤潜能。
    建立乡贤理事会、联谊会开展乡贤普查,健全人才库,征编乡愁资料,邀请党员干部乡贤回乡参观、到所在单位、务工地拜访交流等方式加强与情感沟通,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乡贤座谈议事,共商镇村发展蓝图,通过加强联络交流,聚力聚财聚智服务家乡建设,发挥乡贤桥梁纽带作用。
    要分类施策、靶向发力、发挥乡贤各自优势。对在外企业家、经济文化能人、教育医技科研人员等“不在家乡贤”,要引凤回巢,助力发展。对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农村“四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等“在家乡贤”,要重视激发典型带动作用,温润乡风。对外来投资者、经营人才、“三支一扶”大学生、支援山区的教师医生、下乡买房市民等“外来乡贤”要以环境吸引、以服务关爱、以感情留住。
    4、激励新乡贤发展。
    建议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出台鼓励“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具体政策措施。借鉴武汉鼓励市民下乡出台的“黄金20条”,向市民和各界推荐已开展片区建设的村组、特色旅游和宜居村湾,实行“五个一批”,即引导一批有眼光的市民下乡、懂经营的能人回村创办企业和经合组织,带动绿色产业发展;鼓励一批创业能手、企业家、技术人才、青年白领等新时代乡贤,回村流转土地、租赁农舍,建设一批森林康养、旅游民宿、创意农业、农家宾馆等综合体,助力乡村旅游和社会公益;鼓励一批在外乡贤退休后回村居住养老,用其学识专长、管理经验等参与乡事、以德化人、反哺桑梓;吸引一批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各类市民下乡租用农房休憩、发展绿色产业等体验田园之乐,享受健康养生乐趣。
    要结合新时代新特点用好用活乡贤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树立标杆典型,营造推崇敬贤爱贤的浓厚社会氛围,引导乡贤成为乡风文明的示范者、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乡村治理的减压阀,让乡村的人气旺起来,产业兴起来、环境美起来、治理强起来。
(来稿:竹溪县政协 彭 勇)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