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民俗文化网 >> 汉水文化 >> 正文
庙宇文化:汉水连接着东西方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3日10:42 文章编辑:339007849

傍晚时,朋友随春节旅行团外出归来。问其感受如何?朋友一脸苦笑,随口送给了我一句顺口溜:上车睡觉,停车撒尿,进门看庙,立正拍照。我说:“哦,你出去转了一圈,原来就是看庙呀?”朋友说:“这是庙宇文化,知道不?”我说:“哥们,长见识啦!”一座座依山而建的庙宇群,金碧辉煌的大殿,熠熠生辉的神像,建筑瑰丽,工艺精美,的确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寺庙内众多的匾额楹联、古碑石刻,及历代诗人墨客的佳作,寻觅其间,让人留连忘返。

     

众所周知,庙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一部分。作为地方文化的珍贵遗产,既与全国的宗教文化脉络相承、息息相通,又有其独到的特色。庙宇内外精湛的建筑、雕刻、雕塑艺术,不仅是神学文化的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和精华。

    

    汉水沿岸庙宇诸多。正是因为有水,才催生了一系列有关水文化的宫殿、庙宇等物化形态。在汉水流域,神学文化则主要是表现在水神文化上,这应该是汉水庙宇文化的主流。雄山秀水之间,古刹名寺交相辉映。据史载,清朝末年汉水上游各类庙宇就达百余座。如张良庙、午子观、天台寺、宝峰寺等。《平利县志》载,清光绪年间县内有女娲庙、火神庙、土地祠等三十多处。《紫阳县志·  祠庙》记载,光绪年间县境内有泗庙、擂鼓台等有名的庙、庵、殿就多达三十余处。

     

人类在汉江上游谷地生息繁衍的历史,可上溯到百万年前至数十万年前。他们与生活在其他地区的原始人一样,对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如四周的莽莽群山、中流的滔滔汉水,以及许多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洪水地震等,无不充满着神秘感、恐惧感。于是,原始的拜物教、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成为主导汉水原始人的精神支柱。出于祭拜神山圣水的需要,神庙也就应运而生。尔后,汉水古人崇信的神鬼范围也不断扩大,相继出现了家神、门神、土地神、龙王爷、玉皇大帝,还有雷神、山魈、毛鬼神、背篼神等,神名仙号名目繁多,庙名也就丰富多彩了。

     

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汉水百姓在崇拜鬼神的同时,又增加了对道宗佛祖的顶礼膜拜。“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渐成为古代汉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庙宇庵观遍布沿岸,道士僧尼无处不见。名扬四海的武当山玉皇庙,寄托着百姓的崇敬心理。相传当年真武大帝制服恶蛟为民除害,汉水两岸百姓为报答真武大帝,建起了玉皇庙。庙前长年香火不断,祈求真武大帝显灵,镇邪除妖。至于一些邪门歪道如一贯道、皇坛、巫婆、神汉等,往往给自己蒙上神秘面纱,干着骗财害命、制造社会混乱等勾当,蒙蔽了少数汉水百姓。—些人信巫不信医、有病只求神不吃药,造成家破人亡的恶果。

     

为禹王立庙,拜水神,保平安,历来为汉水百姓的头等大事。《后汉书》载:“郑弘上书:虞舜出于姚墟,夏禹生于石纽。”相传,石纽就在汉水上游安康境内。安康平利县现存有石纽河、石纽岭、西夷河、石郞沟口夏庙等遗址。安康汉滨区坝河乡禹驾山自古就立有禹王庙祭祀。民歌云:“只要天下有水患,前仆后继要治断,鲧死禹生除灾难,子孙万代都祭奠。”

    

汉水源头宁强县嶓冢山很早就建有禹王庙。沿汉水而下,汉中城有条因禹王宫得名的禹王宫巷,旬阳县有禹穴、禹王庙,宁陕县有禹王沟、禹王庙。在汉水中游的在武当山玉皇庙后,也建有一座禹王庙,里面供奉着夏朝治水明君大禹。传说大禹在汉江上游,劈开了堵住汉水的龙山,“疏导”汇入长江。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均州武当山下的龙山上建一禹王庙,如今遗址尚存。在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汉口,为了祭奠大禹当年疏江导河的功绩,人们在此修建龙王庙,祭祀龙王祈求平安。门额上有“禹王宫”三个大字。庙内有禹王像和盘龙雕像,络绎不绝的人们在这里敬香、叩头、作揖。

      

汉水上游古镇蜀河的汉江边崖上,立着一座高庙,名叫杨泗庙。杨泗将军是汉水特有的水神,杨泗庙在整个汉江流域有很多。蜀河杨泗庙最初只是一个会馆,为船主和船工集资兴建,作为议事和来往聚会、休息的场所。因汉江上滩多险急,时有险事发生,后有人将船工始祖杨泗爷的神像请来,在门前悬挂起了“杨泗庙”三字。自此,汉江上的各类大小船只都要在此停驻,至杨泗庙祭拜,以求一帆风顺。原来杨泗将军本是宋代一位抗元大英雄,这一带正是他的主战场。抗元大英雄怎么就成了水神?这和关羽关老爷后来竟成了财神一样,让人闹不明白。

    

“武侯祠”乃是汉水庙宇的一大特色,为纪念诸葛亮而建。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汉水一带转战多年,业绩斐然。死后,人们追思他,不少地方陆续修建祭祀他的祠庙——武侯祠。全国现有的武侯祠共14个,汉水流域就占有三个。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汉水上游的勉县,乃天下第一武侯祠。诸葛亮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还有汉水中游的南阳武侯祠、襄阳古隆中武侯祠等。

  

武侯祠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祠内收藏的历代名人的碑文、书法,名匠的刻字,都很精湛。还有三国历史图片和一些出土的三国文物复制品。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如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等,引人注目。

  

有庙宇即有庙会。庙会,又称“庙市”,是我国古代的集市形式之一。庙会的时间、地点,长期约定俗成,一般在寺庙节日或农闲季节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兴旺的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会期一到,周围的民众,甚至邻近数省的农民、小贩、商贾和手工工匠等,背笼肩担,携子带妻,来到庙会烧香拜佛,求神问卦,买卖东西,消闲游玩。规模大的庙会,要搭台唱大戏酬神。规模小的,也有跑竹马、舞龙灯、耍狮子等民间文艺活动。如同过年一样热闹。汉水流域的火神庙会、关帝庙会、城隍庙会、三月三白衣庙会及其他一些庙会历史上都很有名。庙会已成为一种庙会文化传衍。

  

我以为,庙宇文化补充了宫殿文化,增强儒家的和谐哲学,促进发扬“五湖四海”的包容精神。中国的庙宇文化源远流长,分布在各地庙宇,它既具有特殊的地域文化信息,也反映了当地民众的一种道德观念、精神追求和生存常态。庙宇文化,其实孕含着老百姓的一种崇拜、一种敬仰,一种思念。在民间信仰习俗中,庙宇用以保持和控制地方社会文化网络的合法性,既缘于神灵自身的内生性力量,也缘于庙宇风水的外部性力量。它超国籍、超民族、超信仰、超时代,有着一种超汉文化圈的价值趋同。 

  

尽管近些年来,汉水的运输功能有所弱化,但它的文化符号意义却一点没有减弱,因为中国历史从春秋到现在,都和汉水有关。汉水文化已经作为有机组成部分,镶嵌入了汉文化的母体。从民居、庙宇、民风、民俗等诸方面,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鼎盛时期的汉水文化脉象,领略和感悟汉水文化的本质意义。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