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民俗文化网 首 页 民俗新闻 民风民俗 民间文化 民俗研究 民俗旅游 民俗收藏 民俗书林 民歌之乡 民俗摄影 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 武当文化 房陵文化 我要投稿
诗经尹吉甫文化网 首 页 诗经文化 尹吉甫研究 二南研究 风雅颂研究 民俗与诗经 文学与诗经 名人与诗经 社科与诗经 美学与诗经 诗经注释 摄影图片 诗学园地
域 名 注 册 空 间 租 赁
企业邮箱域名 自 助 管 理
代理服务联系 网 站 建 设
  首   页 | 信息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生态文化旅游 | 诗祖尹吉甫 |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 | 乡镇新闻集锦 | 图片 | 绿松宝石 | 十堰文化 | 民俗新闻 | 民间收藏 | 名人书画 | 武当武术
  媒体看十堰 | 房陵文化 | 汉水文化 | 饮食文化 | 武当道茶 | 人物风采 | 武当新闻 | 十堰楚长城 | 诗经新闻 | 摄影 | 诗经论坛 | 文学园地 | 诗经文化 | 民俗与诗经 |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置导航:首页 >> 武当道茶网 >> 茶业信息 >> 正文
撂荒茶园“唤醒”记
信息来源:武当道茶网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7日22:51 文章编辑:耕夫
      武4月26日讯(郭军  王旭) :四月的竹溪,茶陇吐翠,绿染群山,一派生机盎然。

    “当前正是采茶旺季,每天有100多人采茶,日产干茶近100斤。”4月22日,湖北省竹溪县龙湖韵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玉梅介绍起今年春季茶叶生产情况,一脸笑容。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块地,可通过引进能人承包经营以后,“沉睡”多年的撂荒茶园“苏醒”了。

    位于龙坝镇最东端的孟家湾村,方圆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百户。上世纪90年代该村集体实施退耕还林,将九个凸连片坡地都种上茶树,既绿化荒山,又带来经济效益。

    发展茶叶,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茶园管理、采茶需要大量工人。“山大人稀的孟家湾村茶园没红火几年,就因投入不足、无人采摘、加工跟不上……茶园慢慢荒芜,村民偶尔自采一些‘野茶’。”孟家湾村老党员李耀文介绍。

    “第一次来考察茶园,荆棘、葛藤铺天盖地,根本看不到茶树。”曾玉梅说,“2017年受镇、村两级的邀请,本人也想为脱贫攻坚出份力,就承包了孟家湾村九个凸茶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头脑活、人脉广的曾玉梅,在丈夫的支持下,拿出多年搞个体经营攒下的积蓄,租茶园附近的老房子改建成茶叶加工车间,从山西请来妹妹妹夫帮忙管理,给茶园开荒、深耕除草、施肥修剪,修通茶园作业路……

    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曾玉梅将茶树全部台刈,茶园全面理顺。随后,她又投资上百万元,购进制茶设备,招聘制茶师傅,成立龙湖韵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龙湖韵”商标,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经营茶园、发展茶业。

    “高山出好茶,龙湖韵秦巴。”孟家湾村九个凸茶园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再加上多年荒芜,没用过化肥农药,所产高山绿茶口感柔和、茶香绵延,质量上乘,供不应求。”曾玉梅介绍,该合作社去年产茶1000公斤,加上收购周边农户鲜叶2000公斤,销售额达160万元。目前,该合作社生产的龙湖韵箭茶、毛尖、龙峰等绿茶产品达10多个,并获得中欧联合检验有机认证。

    采茶高峰为解决茶园用工需求,曾玉梅每天租用客运车辆,从10多公里外的县城、集镇调运采茶工。“只要是在茶园采茶的包吃、包住、包接送。我已在山上驻扎快一个月了,只要天气好一天能挣两百元,活路轻,也不用操心。”67岁的红庙村村民万祖红说。

    “去年仅用工支出就有近30万元。”曾玉梅说,撂荒茶园盘活后,带动周边的孟家湾、红庙等四个村151户群众就业增收。

    据了解,龙湖韵茶叶种植合作社的茶叶产品主要在通过社交圈销售,大多销往武汉、广州等地。在市场销路的带动下,龙湖韵合作社加强茶园管理,只施农家饼肥和绿肥,今年虽受早春冻害,但补救措施及时,产量仍能维持在1000公斤以上。

    “综合利用现有茶园资源,向春季高端名优茶要品质,向夏秋季大众茶、红茶要效益。”谈及今后发展,曾玉梅信心十足地说,“乡村振兴机会多,还要依托高山茶园,建休闲养生山庄,走茶旅融合之路,为山村增人气,为百姓带收益。”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